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借鉴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考察第8-19页
    一、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第8-15页
        (一)产生和萌芽: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第8-11页
        (二)转变和尝试:一战后魏玛共和国时期第11-12页
        (三)减缓和退化:“纳粹德国”时期第12-13页
        (四)体系重建和改革:二战后西德时期第13-14页
        (五)完善和发展:东西德统一时期第14-15页
    二、当代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现实考察第15-19页
        (一)教育宗旨:思想基础丰富广泛第16页
        (二)教育目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第16-17页
        (三)教育内容:宗教历史道德伦理第17-18页
        (四)实施途径:多元融合隐性渗透第18-19页
第二章 德国高校政治教育考察分析第19-29页
    一、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经验分析第19-23页
        (一)宗教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贯彻始终第19-20页
        (二)多学科丰富的隐性灌输与渗透性融入第20-21页
        (三)多党派执政特色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第21-22页
        (四)高素养政治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组成第22-23页
        (五)完善的多元化高校政治教育机构体系第23页
    二、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分析第23-25页
        (一)宗教信仰导致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形成第23-24页
        (二)政治教育理论缺少系统归纳总结第24-25页
        (三)多党执政环境下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第25页
    三、德国高校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原则第25-29页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为基点第26页
        (二)坚持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前提第26-27页
        (三)坚持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核心第27-28页
        (四)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为实施途径第28-29页
第三章 德国高校政治教育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第29-46页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第29-34页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教学吸引力第30-31页
        (二)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第31-32页
        (三)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第32-33页
        (四)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环境第33-34页
    二、丰富多学科隐性和渗透性教育教学方法第34-39页
        (一)广泛培养高校全体师生的隐性育人意识第34-35页
        (二)充分开发有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35-36页
        (三)探索专业学科显隐性教育融合的教育方法第36-38页
        (四)建立健全高校隐性与渗透性教育的教学考察体系第38-39页
    三、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体系第39-41页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多领域知识拓展培养第39页
        (二)对专业学科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培训第39-40页
        (三)强化落实辅导员队伍教育与心理咨询相关职能第40-41页
        (四)完善社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的规范化体系第41页
    四、整合和利用社会优势平台资源第41-46页
        (一)利用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资源第42页
        (二)校园与社会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与创新第42-43页
        (三)社会机构团体走进校园开展教育活动第43页
        (四)专业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第43-46页
结论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干警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下一篇:邓子恢农业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