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德育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防预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9-26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21页
        (一)越轨行为的研究第12-15页
        (二)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第15-17页
        (三)初中生越轨行为研究第17-18页
        (四)德育的功能性研究第18-21页
    三、基本概念界定第21-24页
        (一)德育第21-22页
        (二)德育功能第22页
        (三)越轨行为第22-23页
        (四)初中生越轨行为第23-24页
    四、研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一)基本内容第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五、本选题的创新点和难点第25-26页
        (一)创新点第25页
        (二)难点第25-26页
第一章 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现状描述第26-36页
    一、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现状第26-31页
        (一)不适当行为第27页
        (二)一般越轨行为第27-28页
        (三)严重越轨行为第28-29页
        (四)违法行为第29-31页
    二、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危害性第31-36页
        (一)个体发展方面的危害第31-32页
        (二)政治发展方面的危害第32-33页
        (三)经济发展方面的危害第33-34页
        (四)文化发展方面的危害第34-36页
第二章 初中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分析第36-56页
    一、越轨行为的主要社会学理论第36-40页
        (一)标签理论第36-37页
        (二)文化冲突理论第37-38页
        (三)失范理论第38-39页
        (四)社会控制理论第39页
        (五)文化传递理论第39-40页
    二、诱发初中生越轨行为的主要因素第40-56页
        (一)社会因素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影响第40-44页
        (二)学校因素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影响第44-48页
        (三)家庭因素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影响第48-53页
        (四)自身因素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影响第53-56页
第三章 德育对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四大防预功能第56-66页
    一、个体发展功能第56-60页
        (一)德育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品德和法律意识第57-58页
        (二)德育有助于初中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第58-59页
        (三)德育能促进初中生个体智能的发展第59-60页
    二、政治防预功能第60-61页
        (一)德育可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政治引导第60页
        (二)德育可对初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第60-61页
        (三)德育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主素质第61页
    三、经济防预功能第61-63页
        (一)德育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第61-62页
        (二)德育可向初中生灌输可持续发展观念第62页
        (三)德育可培养初中生高尚的职业情操第62-63页
    四、文化防预功能第63-66页
        (一)德育有利于文化的选择和传承第63-64页
        (二)德育有利于实现文化积累以及创造新的文化第64-65页
        (三)德育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65-66页
第四章 德育对初中生越轨行为防预功能的实现路径第66-77页
    一、个体发展功能的实现路径第66-71页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第67页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第67-68页
        (三)从家庭角度分析第68-71页
    二、政治防预功能的实现路径第71-72页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第71-72页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第72页
        (三)从家庭角度分析第72页
    三、经济防预功能的实现路径第72-74页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第73页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第73-74页
        (三)从家庭角度分析第74页
    四、文化防预功能的实现路径第74-77页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第74-75页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第75-76页
        (三)从家庭角度分析第76-77页
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一 调查问卷样本第82-86页
附录二 访谈大纲样本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下一篇:保山市施甸县中学德育审美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