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3.1 国内医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 第14-18页 |
1.3.2 国外医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 第18-22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5-2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1 社会嵌入理论 | 第26页 |
2.2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6-28页 |
2.3 积极老龄化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养老的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分析 | 第29-37页 |
3.1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1.1 家庭养老模式逐步不适老年人空巢化趋势 | 第29-30页 |
3.1.2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 第30页 |
3.1.3 传统机构养老医疗功能不足 | 第30-31页 |
3.2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的对比及其优势 | 第31-33页 |
3.2.1 与家庭养老的对比 | 第32页 |
3.2.2 与社区养老的对比 | 第32页 |
3.2.3 与机构养老的对比 | 第32-33页 |
3.3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3.3.1 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 | 第33-34页 |
3.3.2 医疗资源错配 | 第34页 |
3.3.3 医保报销难及套保风险频现 | 第34-35页 |
3.3.4 缺乏医养结合专业人士 | 第35-37页 |
第4章 海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第37-42页 |
4.1 海南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分析 | 第37-38页 |
4.1.1 自然条件分析 | 第37页 |
4.1.2 社会条件分析 | 第37-38页 |
4.2 海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38-40页 |
4.2.1 海南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 第38页 |
4.2.2 海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具一定成果 | 第38-39页 |
4.2.3 海南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3 国外医养结合的经验及对海南的启示 | 第40-42页 |
4.3.1 美国CCRC社区积极老龄化养老 | 第40页 |
4.3.2 瑞士酒店管理式养老 | 第40-41页 |
4.3.3 德国的全民参与式养老 | 第41页 |
4.3.4 荷兰、日本的分级照顾式养老 | 第41-42页 |
第5章 海口恭和苑案例分析 | 第42-60页 |
5.1 海口恭和苑介绍 | 第42-43页 |
5.2 调查对象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选择因素分析 | 第43-48页 |
5.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5.2.2 健康因素 | 第45-46页 |
5.2.3 社会因素 | 第46-47页 |
5.2.4 经济因素 | 第47-48页 |
5.3 盈利模式及养老服务行业前景分析 | 第48-53页 |
5.3.1 房产持有 | 第49-51页 |
5.3.2 医疗项目收费 | 第51-52页 |
5.3.3 非医疗项目收费 | 第52页 |
5.3.4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第52-53页 |
5.4 运营模式分析 | 第53-58页 |
5.4.1 日常生活照顾 | 第54页 |
5.4.2 精神慰藉服务 | 第54-57页 |
5.4.3 医疗保健服务 | 第57-58页 |
5.5 企业经营难点分析 | 第58-60页 |
5.5.1 行业盈利难及政府补贴微薄 | 第58页 |
5.5.2 医疗规模大小难把握 | 第58页 |
5.5.3 医保结算困难 | 第58-59页 |
5.5.4 专业护理人员流失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及发展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6.1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第60-61页 |
6.2 进一步扩大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 | 第61页 |
6.3 加大养老社区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力度 | 第61页 |
6.4 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 第61-62页 |
6.5 激励医疗队伍资源进入养老社区 | 第62-63页 |
附件:入住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