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5-6页 |
·研究意义 | 第6-8页 |
·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 第6页 |
·我国生物技术研究活跃的领域 | 第6-7页 |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3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难点 | 第10-11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页 |
·技术线路图 | 第11-13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科学合作 | 第13页 |
·地理邻近与社会、制度邻近 | 第13页 |
·国内对科学合作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管理学领域对于科学合作的研究综述 | 第14页 |
·管理学对科学合作的空间特性(地域性)研究 | 第14-15页 |
·国外对科学合作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地理邻近对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15-18页 |
·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对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18页 |
·认知邻近对于科学合作作用综述 | 第18-19页 |
·地理邻近因子与制度、社会邻近因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第3章 基础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21-25页 |
·数据获取方法选择 | 第21页 |
·数据获取 | 第21-22页 |
·地理数据提取及处理 | 第22-23页 |
·地理数据提取 | 第22页 |
·数据二进制处理 | 第22-23页 |
·图像的绘制 | 第23页 |
·地理距离获取 | 第23-25页 |
第4章 我国科学合作空间特性分析 | 第25-35页 |
·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单位的地域分布概况 | 第25-28页 |
·我国科研合作的空间网络结构 | 第28-32页 |
·我国科研合作的空间差异特性及趋势、对策 | 第32-35页 |
第5章 我国科学合作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35-50页 |
·地理邻近对于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35-44页 |
·城市尺度下地理邻近因子对于我国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35-40页 |
·全国尺度下地理邻近因子对于我国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40-44页 |
·制度社会邻近因子对于科学合作作用机制研究 | 第44-48页 |
·地理邻近因子与制度社会邻近因子相互作用研究 | 第48-5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研究意义与研究展望 | 第50-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51-53页 |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51页 |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51-53页 |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53-56页 |
·可选择多种类型的样本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 第53-54页 |
·可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 第54页 |
·研究主题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 | 第54-56页 |
附录A 基础数据提取、处理程序源代码(C++) | 第56-62页 |
程序1:提取文本数据中各城市(科研单位)信息 | 第56-58页 |
程序2:计算各城市(科研单位)之间科学合作频率 | 第58-62页 |
附录B 各类基础数据一览表 | 第62-67页 |
附录C 我国各城市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机构数量、质量分布一览表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