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酚酸类自毒物质的产生途径 | 第10页 |
1.3 自毒物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10-12页 |
1.3.1 设施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 第10-11页 |
1.3.2 土壤养分平衡被打破 | 第11-12页 |
1.3.3 土壤生物学环境紊乱 | 第12页 |
1.4 自毒物质对植株的直接毒害效应 | 第12页 |
1.5 化感自毒效应的调控措施 | 第12-15页 |
1.5.1 土壤质地的选择 | 第12-13页 |
1.5.2 轮作和间作套种 | 第13页 |
1.5.3 生物措施 | 第13页 |
1.5.4 增施有机肥 | 第13-14页 |
1.5.5 选用抗性品种和嫁接栽培技术 | 第14页 |
1.5.6 添加土壤改良剂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7-2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3.1.3 测定指标 | 第17页 |
3.1.4 化感效应指数评定 | 第17-18页 |
3.2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8-20页 |
3.2.1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 第18页 |
3.2.2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3.2.3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的化感效应指数评定 | 第19页 |
3.2.4 农艺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3.3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0-24页 |
3.3.1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20-21页 |
3.3.2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化感效应指数评定 | 第21-22页 |
3.3.3 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4 苯丙烯酸对抗氧化系统和根冠比的化感效应指数评定 | 第23-24页 |
3.3.5 光合生理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页 |
3.4 黄瓜幼苗农艺指标与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25-27页 |
3.5.1 讨论 | 第25-26页 |
3.5.2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不同调控措施对苯丙烯酸毒害效应的缓解效果 | 第27-52页 |
4.1 试验地概况 | 第27页 |
4.2 基础土样酚酸测定 | 第27-28页 |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4.3.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4.3.2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4.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9-30页 |
4.5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4.6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1-34页 |
4.6.1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第31-32页 |
4.6.2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根体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6.3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 第33-34页 |
4.7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植株抗性生理的影响 | 第34-39页 |
4.7.1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4.7.2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SOD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4.7.3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POD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4.7.4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CAT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4.7.5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MDA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7.6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植株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8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根茎叶N、P、K累积的影响 | 第39-40页 |
4.9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0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1-44页 |
4.10.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基础养分状况的影响 | 第41-43页 |
4.10.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第44-47页 |
4.11.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1.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45-47页 |
4.12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2.1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2 不同调控措施对黄瓜单瓜重和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3 讨论与小结 | 第49-52页 |
4.13.1 讨论 | 第49-51页 |
4.13.2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土壤理化生性状及其与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52-59页 |
5.1 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相关性 | 第52-54页 |
5.1.1 土壤物理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多元分析 | 第52-53页 |
5.1.2 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多元分析 | 第53-54页 |
5.2 土壤质量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7页 |
5.2.1 土壤物理性质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5.2.2 土壤化学性质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3 土壤生物学性质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57-59页 |
5.3.1 讨论 | 第57页 |
5.3.2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