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关于“特稿”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2 关于《冰点》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冰点》特稿的由来与发展 | 第19-35页 |
2.1 《冰点》特稿诞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2.2 《冰点》与《冰点》特稿简介 | 第20-21页 |
2.3 《冰点》特稿的新闻观 | 第21-24页 |
2.3.1 表现一:关注普通个体的命运 | 第21-22页 |
2.3.2 表现二:有温度的新闻 | 第22-23页 |
2.3.3 表现三:悲悯之心却以专业为准 | 第23-24页 |
2.4 《冰点》特稿的历程 | 第24-35页 |
2.4.1 第一阶段:1995-1998年讲故事的新闻 | 第24-28页 |
2.4.2 第二阶段:1999-2005年直击新闻事件的调查性报道 | 第28-31页 |
2.4.3 第三阶段:2006-2009年风格平和的软新闻 | 第31-33页 |
2.4.4 第四阶段:2010-2016年“流水线”之外的精致新闻 | 第33-35页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冰点》特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35-46页 |
3.1 新媒体环境下《冰点》特稿的挑战 | 第35-41页 |
3.1.1 新媒体挤压《冰点》特稿的市场 | 第35-36页 |
3.1.2 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 | 第36-39页 |
3.1.3 特稿生产的困境 | 第39-40页 |
3.1.4 特稿记者的高要求 | 第40-41页 |
3.2 新媒体环境下《冰点》特稿的机遇 | 第41-46页 |
3.2.1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的优势 | 第42页 |
3.2.2 新媒体的劣势 | 第42-43页 |
3.2.3 特稿受众的存在 | 第43-46页 |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冰点》特稿的坚守和变革 | 第46-63页 |
4.1 坚守“手工新闻制作” | 第46-55页 |
4.1.1 选题坚持寻找一个时代的意象,不与同质化为伍 | 第46-51页 |
4.1.2 坚持对文字的锤炼,打磨历久弥新的新闻美文 | 第51-55页 |
4.2 提升传播技术,开拓媒融之路 | 第55-60页 |
4.2.1 前期预热 | 第56页 |
4.2.2 与新媒体合作 | 第56-58页 |
4.2.3 走媒融之路 | 第58-60页 |
4.3 争取青年受众,实行国民读报教育 | 第60页 |
4.4 建立适应媒融之路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 第60-63页 |
4.4.1 调整媒体内部组织结构 | 第61页 |
4.4.2 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