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2章 宜春电网变电站智能防误系统应用 | 第12-18页 |
2.1 电网建设方面 | 第12页 |
2.2 宜春地区电网智能变电站情况和工作简介 | 第12-13页 |
2.3 智能变电站信息通讯建设情况 | 第13-14页 |
2.3.1 信息通信现状 | 第13-14页 |
2.3.2 二次系统的组成现状 | 第14页 |
2.4 信息通信网下一步规划 | 第14页 |
2.5 变电站智能防误系统 | 第14-16页 |
2.6 防误闭锁范围 | 第16页 |
2.7 操作模式 | 第16-1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监控中心智能防误系统实现与应用 | 第18-26页 |
3.1 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3.1.1 总体功能描述 | 第18-19页 |
3.1.2 系统软件构成图 | 第19页 |
3.1.3 设计原理 | 第19-20页 |
3.2 智能操作防误分析子系统 | 第20-21页 |
3.2.1 对电网的智能操作防误功能 | 第20-21页 |
3.2.2 挂牌约束 | 第21页 |
3.2.3 在线拟票子系统 | 第21页 |
3.3 工作流程控制 | 第21-23页 |
3.3.1 操作票工作流程 | 第21-22页 |
3.3.2 模拟操作工作流程 | 第22-23页 |
3.4 基于间隔的电网分析 | 第23页 |
3.5 区域电网的边界处理 | 第23-2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变电站智能防误系统与监控系统通信方案 | 第26-32页 |
4.1 防误系统和监控系统间的服务功能 | 第26-27页 |
4.1.1 实遥信、遥测服务 | 第26页 |
4.1.2 解锁请求服务 | 第26页 |
4.1.3 顺控票传票及五防预演服务 | 第26-27页 |
4.2 防误系统模型 | 第27-28页 |
4.3 五防请求解锁服务的几个细节 | 第28-31页 |
4.3.1 解锁参引 | 第28页 |
4.3.2 方案的配置和启动流程 | 第28-29页 |
4.3.3 五防解锁请求和遥控过程处理流程(肯定应答) | 第29页 |
4.3.4 顺控操作传票(预演)过程 | 第29-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宜春电网智能防误操作应用实例分析 | 第32-42页 |
5.1 操作票语句 | 第32-33页 |
5.1.1 术语和语句模型技术 | 第32页 |
5.1.2 可替代词语句 | 第32-33页 |
5.2 智能操作防误子系统 | 第33-36页 |
5.2.1 防误闭锁及提醒 | 第33页 |
5.2.2 误停电 | 第33-34页 |
5.2.3 合解环的提醒警示 | 第34-35页 |
5.2.4 挂牌约束 | 第35-36页 |
5.3 应用实例分析 | 第36-39页 |
5.3.1 万载变应用实例 | 第36-37页 |
5.3.2 在线拟票子系统 | 第37-39页 |
5.4 规则维护子系统 | 第39-41页 |
5.4.1 设备操作类型的编辑 | 第39-40页 |
5.4.2 系统权限管理功能 | 第40-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