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时空观的传统鲁地聚落营造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传统聚落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儒家时空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范畴 | 第15-18页 |
1.3.1 聚落的定义 | 第15-16页 |
1.3.2 儒家时空观 | 第16-17页 |
1.3.3 鲁地的地域界定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1.5 研究中的遗憾与思考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儒家时空观探究 | 第20-31页 |
2.1 中国古代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2.1.1 从空间到时间 | 第20-21页 |
2.1.2 周代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发展 | 第21-22页 |
2.2 儒家的时空观 | 第22-29页 |
2.2.1 儒家思想中的空间观 | 第23-24页 |
2.2.2 儒家思想中的时间观 | 第24-27页 |
2.2.3 空间、时间与人间的统一 | 第27-29页 |
2.3 中古古代的理想社会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鲁地区域的聚落营造 | 第31-42页 |
3.1 鲁地聚落历史 | 第31-36页 |
3.1.1 先秦时期鲁地聚落的形成 | 第31-33页 |
3.1.2 封建社会时期鲁地聚落的发展 | 第33-36页 |
3.2 近现代的鲁地聚落现状 | 第36-37页 |
3.3 鲁地聚落营造的基础要素 | 第37-41页 |
3.3.1 地理要素 | 第37-39页 |
3.3.2 人文要素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儒家时空观影响下的鲁地聚落营造 | 第42-64页 |
4.1 "州府环列,家国同构"的聚落时空秩序构建 | 第42-45页 |
4.2 "天人合一,井然有序"的聚落营造思想 | 第45-51页 |
4.2.1 依山傍水的聚落选址 | 第45-48页 |
4.2.2 向心型的聚落规划 | 第48-51页 |
4.2.3 "宗庙为先"的聚落营建 | 第51页 |
4.3 "五亩之宅,把酒桑麻"的宅院空间 | 第51-57页 |
4.3.1 包容一方天地的宅院空间 | 第51-56页 |
4.3.2 与尊卑对应的宅院功能布局 | 第56-57页 |
4.4 "适中而已,比例协调"的单体建筑营建 | 第57-59页 |
4.5 "不逾矩,尚节俭"的空间装饰原则 | 第59-62页 |
4.6 小结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传统鲁地聚落调研情况表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