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长期护理 | 第22-23页 |
2.1.2 长期护理保险 | 第23页 |
2.2 长期护理保险的特征 | 第23-25页 |
2.2.1 长期性 | 第23-24页 |
2.2.2 普惠性 | 第24页 |
2.2.3 标准化 | 第24-2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3.1 Gilbert社会福利政策理论 | 第25-26页 |
2.3.2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6-28页 |
2.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 第31-43页 |
3.1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介绍 | 第31-36页 |
3.1.1 实施背景 | 第31-32页 |
3.1.2 具体内容 | 第32-36页 |
3.1.3 实施现状 | 第36页 |
3.2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36-39页 |
3.2.1 切实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的负担 | 第36-37页 |
3.2.2 医疗护理机构得到了较好发展 | 第37-38页 |
3.2.3 有效减轻了医保支付压力,优化了护理资源配置 | 第38-39页 |
3.3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3.3.1 上位法存在立法缺位 | 第39-40页 |
3.3.2 护理服务范围狭窄 | 第40页 |
3.3.3 评估标准不科学 | 第40-41页 |
3.3.4 护理机构和人员力量匮乏 | 第41-43页 |
第4章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介绍及经验借鉴 | 第43-57页 |
4.1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情况介绍 | 第43-55页 |
4.1.1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43-45页 |
4.1.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45-51页 |
4.1.3 我国台湾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51-55页 |
4.2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 第55-57页 |
第5章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路径优化 | 第57-65页 |
5.1 保障对象的确定要坚持适度普惠原则 | 第57-58页 |
5.2 优化服务内容 | 第58-60页 |
5.2.1 服务形式多层次 | 第58-59页 |
5.2.2 医护资源相融合 | 第59-60页 |
5.3 服务输送多渠道 | 第60-61页 |
5.4 筹资主体多元化 | 第61页 |
5.5 健全护理服务支撑体系 | 第61-65页 |
5.5.1 完善护理保险立法 | 第61-62页 |
5.5.2 评估机制科学化 | 第62-63页 |
5.5.3 护理队伍专业化 | 第63-64页 |
5.5.4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风险控制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