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1.1.1 循环经济概述 | 第15-17页 |
1.1.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 第17-18页 |
1.1.3 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行为研究的提出 | 第18-19页 |
1.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9-23页 |
1.2.1 关于企业人性的研究 | 第20页 |
1.2.2 关于企业行为的研究 | 第20-23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5页 |
1.6 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行为的界定 | 第26-32页 |
2.1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 第26-27页 |
2.2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运行过程 | 第27-29页 |
2.3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界定 | 第29-32页 |
2.3.1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目标 | 第29页 |
2.3.2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原则 | 第29-30页 |
2.3.3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经营理念 | 第30-31页 |
2.3.4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特征 | 第31-32页 |
3 我国企业行为现状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理论分析 | 第32-50页 |
3.1 我国企业行为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1.1 我国企业行为现状 | 第32-34页 |
3.1.2 现状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3.2 “生态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 第36-38页 |
3.2.1 “生态经济人”的逻辑起点 | 第36-38页 |
3.2.2 “生态经济人”的行为目标 | 第38页 |
3.3 “生态经济人”假设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 第38-46页 |
3.3.1 排污治理行为 | 第39-41页 |
3.3.2 讨价还价行为 | 第41-44页 |
3.3.3 交货数量博弈行为 | 第44-46页 |
3.4 企业行为的绩效分析 | 第46-50页 |
3.4.1 企业间关系 | 第46-47页 |
3.4.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7-48页 |
3.4.3 环境效益分析 | 第48-50页 |
4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机制研究 | 第50-75页 |
4.1 影响我国企业行为生态化转变的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4.1.1 社会方面的因素 | 第50页 |
4.1.2 经济方面的因素 | 第50-51页 |
4.1.3 技术方面的因素 | 第51-52页 |
4.2 机制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52页 |
4.3 机制体系的构建 | 第52-75页 |
4.3.1 信息传导机制 | 第53-57页 |
4.3.2 技术支持机制 | 第57-60页 |
4.3.3 绿色消费机制 | 第60-63页 |
4.3.4 环境资源价格机制 | 第63-72页 |
4.3.5 利益分配机制 | 第72-75页 |
5 政府在规制企业行为中的角色定位及对策建议 | 第75-88页 |
5.1 政府规制及其必要性 | 第75-78页 |
5.1.1 政府规制内涵 | 第75-76页 |
5.1.2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 第76-78页 |
5.2 我国政府在循环经济形成中的角色定位 | 第78-80页 |
5.2.1 典型的政府角色类型 | 第78-79页 |
5.2.2 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79-80页 |
5.3 对策建议 | 第80-88页 |
5.3.1 完善法律体系 | 第80-81页 |
5.3.2 激励经济政策 | 第81-84页 |
5.3.3 技术支持政策 | 第84页 |
5.3.4 产业扶植政策 | 第84-86页 |
5.3.5 鼓励公众参与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导师简介 | 第97-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8-9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