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激发态分子内和分子间质子转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现代光化学的发展第9-10页
    1.2 光物理模型第10-12页
        1.2.1 基态与激发态第10页
        1.2.2 吸收和辐射第10-11页
        1.2.3 荧光和磷光第11-12页
    1.3 激发态质子转移第12-20页
        1.3.1 激发态质子转移的概述和分类第12-14页
        1.3.2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第14-17页
        1.3.3 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第17-18页
        1.3.4 激发态质子转移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第18-20页
2 激发态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20-28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20-24页
        2.1.1 The Thomas-Fermi模型第21-22页
        2.1.2 Hohenberg-Kohn定理第22页
        2.1.3 Kohn-Sham方法第22-23页
        2.1.4 交换和相关作用第23-24页
    2.2 含时密度泛函第24-28页
        2.2.1 含时Kohn-Sham方程第24-25页
        2.2.2 含时Kohn-Sham方程的线性响应第25-26页
        2.2.3 激发态的能量以及相应的振子强度第26-28页
3 基于2-(2’-羟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动力学研究第28-47页
    3.1 引言第28-30页
    3.2 研究方法第30-32页
        3.2.1 实验部分第30-31页
        3.2.2 计算部分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5页
        3.3.1 HBT-1的ESIPT过程的研究第32-40页
        3.3.2 HBT-2、HBT-3、HBT-4和HBT-5的ESIPT过程的研究第40-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4-羟基苯甲酸通过水桥进行激发态质子转移的机理第47-59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研究方法第48-49页
        4.2.1 实验部分第48-49页
        4.2.2 计算方法第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4.3.1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2页
        4.3.2 计算结果分析第52-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柄果花椒酰胺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下一篇:温控相分离纳米钌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及炔烃选择加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