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PWM整流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PWM整流器的分类及拓扑结构 | 第11-14页 |
1.2.2 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PWM整流器控制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1.3.1 基于虚拟磁链的电网电压相位角估算 | 第15页 |
1.3.2 基于虚拟磁链的电网电压重构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原理 | 第18-38页 |
2.1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 第18-20页 |
2.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 第20-26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abc)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2 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2.2.3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下(dq)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3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26-29页 |
2.4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 第29-36页 |
2.4.1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空间矢量分布及合成 | 第29-32页 |
2.4.2 SVPWM算法 | 第32-35页 |
2.4.3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原理框图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38-56页 |
3.1 虚拟磁链观测器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3.2 d轴虚拟电网磁链定向下电网电压相位角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3.3 虚拟磁链观测器 | 第40-46页 |
3.3.1 积分环节设计 | 第41-43页 |
3.3.2 滤波环节设计 | 第43-45页 |
3.3.3 虚拟磁链观测算法 | 第45-46页 |
3.4 基于虚拟磁链的电网电压重构 | 第46-48页 |
3.5 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控制的设计[3 | 第48-53页 |
3.5.1 电流内环控制的设计 | 第49-51页 |
3.5.2 电压外环控制的设计 | 第51-53页 |
3.6 基于虚拟磁链的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框图 | 第53-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系统设计 | 第56-64页 |
4.1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硬件框图 | 第56页 |
4.2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主电路器件选型 | 第56-59页 |
4.2.1 功率开关管的计算和选取 | 第56-57页 |
4.2.2 直流侧电压的选取 | 第57-58页 |
4.2.3 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 第58-59页 |
4.2.4 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 第59页 |
4.3 主芯片TMS320F2812介绍 | 第59-60页 |
4.4 虚拟磁链观测器的实现 | 第60-61页 |
4.5 SVPWM的实现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64-82页 |
5.1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 第64-70页 |
5.1.1 电网电压相位角θ的观测模块和电网电压重构模块 | 第64-66页 |
5.1.2 双闭环解耦控制模块 | 第66页 |
5.1.3 SVPWM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5.1.4 坐标变换仿真 | 第68-69页 |
5.1.5 无交流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仿真 | 第69-70页 |
5.2 仿真结果及波形分析 | 第70-81页 |
5.2.1 虚拟磁链观测器输出波形 | 第70-76页 |
5.2.2 电流反馈和指令电压波形 | 第76-77页 |
5.2.3 负载对直流侧输出影响与分析 | 第77-79页 |
5.2.4 消除冲击电流的方法及分析 | 第79-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页 |
6.2 今后的工作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