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中案件受理标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方面第10-11页
        1.2.2 国内方面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3.1 文本阅读的方法第12页
        1.3.2 实证分析的方法第12页
        1.3.3 历史分析方法第12页
        1.3.4 理论分析方法第12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标准一般理论第13-17页
    2.1 行政诉讼受理标准概念及意义第13-14页
        2.1.1 受理标准的概念第13页
        2.1.2 受理标准的意义第13-14页
    2.2 行政诉讼受理标准的成因及其特点第14-17页
        2.2.1 行政诉讼受理标准的成因第14-15页
        2.2.2 行政诉讼受理标准的特点第15-17页
第3章 关于受理标准问题的不同认识及国外的发展动态第17-22页
    3.1 “治理标准”与能动主义取向第17-18页
    3.2 “需求标准”与服务主义取向第18页
    3.3 “能力标准”与实用主义取向第18-19页
    3.4 “利害标准”与功利主义取向第19页
    3.5 两大法系国家对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标准的创新性规定第19-22页
        3.5.1 大陆法系国家相关规定第19-21页
        3.5.2 英美法系国家相关规定第21-22页
第4章 我国行政诉讼受理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受理条件及标准第22-23页
        4.1.1 受理案件条件第22页
        4.1.2 受理案件标准第22-23页
    4.2 行政诉讼法相关解释所确定的受理条件及标准第23-25页
        4.2.1 受理案件的受理条件第24页
        4.2.2 受理案件标准第24-25页
第5章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应当坚持“法定标准”的必然性第25-29页
    5.1 批判“多中心主义+选择性司法模式”及其危害第25-27页
        5.1.1 “多中心主义+选择性司法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第25-26页
        5.1.2 “多中心主义+选择性司法模式”的危害第26-27页
    5.2 “法定标准”与“法治主义”取向第27-29页
        5.2.1 “法定标准”的概念及特征第27页
        5.2.2 ”法定标准”的现实意义第27-29页
第6章 坚持“法定标准”受理行政案件应当重新审视的问题第29-34页
    6.1 正确理解行政诉讼案件受理问题的的特殊性第29-31页
        6.1.1 涉及案件受理标准的行政诉讼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特殊性第29页
        6.1.2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特别条件第29-31页
    6.2 注意区分行政诉讼案件受理的充分条件第31-34页
        6.2.1 “行政行为”概念解析第31-32页
        6.2.2 “原告资格”概念解析第32-34页
第7章 结论第34-35页
    7.1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标准改革势在必行第34页
    7.2 坚持“法定标准和法治主义取向”的理念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38页
作者简介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
下一篇:四个国际电子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