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河口近岸氮素的削减途径及抗生素的影响机理研究

尹国宇博士学位论女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第6-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图表目录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研究意义第17-2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30页
        1.2.1 氮转化过程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26页
        1.2.2 氮同位素测量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6-28页
        1.2.3 抗生素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8-30页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第30-33页
        1.3.1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3.2 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利用膜入口质谱仪测量~(15)NH_4~+浓度的方法研究及拓展第33-58页
    2.1 引言第33-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40页
        2.2.1 “OX/MIMS"方法步骤第35-36页
        2.2.2 盐度的影响第36页
        2.2.3 ~(15)N:~(14)N比值的影响第36页
        2.2.4 利用“OX/MIMS”方法测试DNRA速率第36-37页
        2.2.5 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测定第37-39页
        2.2.6 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第39页
        2.2.7 碳氮分析仪结合同位素质谱仪测量DNRA速率第39-40页
        2.2.8 氨氮再生速率和吸收速率的测定第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6页
        2.3.1 “OX/MIMS”方法的精度和准度第40-41页
        2.3.2 盐度的影响第41-44页
        2.3.3 ~(15)N:~(14)N比值的影响第44-46页
        2.3.4 DNRA和氨氮再生速率的测定第46-53页
        2.3.5 “OX/MIMS”方法的优势及其拓展应用第53-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沉积物-水界面氮素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作用分布特征第58-77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研究区域概况第59-60页
    3.3 实验方法第60-64页
        3.3.1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第60-62页
        3.3.2 连续流实验第62页
        3.3.3 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的计算第62-63页
        3.3.4 理化性质分析第63页
        3.3.5 数据分析第63-64页
    3.4 实验结果第64-71页
        3.4.1 采样站位理化性质第64页
        3.4.2 反硝化速率第64-67页
        3.4.3 厌氧氨氧化速率第67-71页
    3.5 讨论第71-75页
    3.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抗生素对河口盐沼氮素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第77-98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方法第78-85页
        4.2.1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第78-79页
        4.2.2 抗生素降解实验第79-80页
        4.2.3 反硝化速率泥浆实验第80-81页
        4.2.4 氧化亚氮释放速率的测定第81页
        4.2.5 DNA的提取第81-84页
        4.2.6 反硝化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定量测试第84-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95页
        4.3.1 抗生素的降解第85-86页
        4.3.2 抗生素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第86-88页
        4.3.3 抗生素对反硝化过程影响的机理研究第88-92页
        4.3.4 抗生素对氧化亚氮释放速率的影响第92-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8页
第五章 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第98-107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硝态氮削减过程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第99-100页
    5.3 抗生素对氮气产生速率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第100-102页
    5.4 抗生素对氧化亚氮释放速率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第102-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3页
    6.1 主要结论第107-110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10-111页
    6.3 研究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8页
作者简历第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138-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种间竞争对海水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
下一篇:双模板法制备具有多级孔道的Pentasil分子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