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概述 | 第11-13页 |
1.2.1 课题的确立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3 文献调查及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1.2.4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第13-20页 |
2.1 初识设备 | 第13-14页 |
2.1.1 LB124 表面沾污仪 | 第13页 |
2.1.2 Polimaster PM1703GNγ-n 巡检仪 | 第13-14页 |
2.1.3 RadEye G-10γ辐射测量仪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3 开发流程的选定 | 第15-16页 |
2.4 业务模式 | 第16页 |
2.5 使用范围 | 第16-17页 |
2.6 功能需求 | 第17页 |
2.7 用户权限等级 | 第17页 |
2.8 性能需求 | 第17页 |
2.9 对于平台及工具的选定 | 第17-18页 |
2.10 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18页 |
2.11 业务流程图 | 第18-19页 |
2.12 软件系统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20-36页 |
3.1 软件研发目标 | 第20页 |
3.2 运行环境 | 第20页 |
3.3 总体设计 | 第20-22页 |
3.3.1 软件客户端业务 | 第20页 |
3.3.2 系统操作流程图 | 第20-22页 |
3.4 软件的服务器端设计 | 第22页 |
3.4.1 服务器端数据库开发 | 第22页 |
3.5 客户端详细功能设计 | 第22-30页 |
3.5.1 系统登录设计与实现 | 第22-23页 |
3.5.2 软件各个界面功能设计 | 第23-30页 |
3.5.3 程序退出设计与实现 | 第30页 |
3.6 代码编写前期准备 | 第30页 |
3.7 通讯协议 | 第30-31页 |
3.7.1 数据传输的参数 | 第30-31页 |
3.7.2 常见的远程控制命令 | 第31页 |
3.7.3 历史导出 | 第31页 |
3.8 测试及开发工具的选用与介绍 | 第31-32页 |
3.8.1 协议验证 | 第31-32页 |
3.8.2 开发工具:LABVIEW,MSDE | 第32页 |
3.9 数据库开发 | 第32-33页 |
3.9.1 数据库分析 | 第32页 |
3.9.2 系统数据库 | 第32-33页 |
3.10 代码编写 | 第33-36页 |
3.10.1 RadEyeG/RadEyeG10 通讯代码 | 第33页 |
3.10.2 主界面逻辑代码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维护 | 第36-45页 |
4.1 系统测试 | 第36-39页 |
4.1.1 测试目的 | 第36页 |
4.1.2 软件测试设计步骤 | 第36页 |
4.1.3 测试过程 | 第36-39页 |
4.1.4 测试结果及问题分析 | 第39页 |
4.1.5 修改后验证 | 第39页 |
4.2 系统安装文件的生成与安装调试 | 第39-40页 |
4.2.1 .安装文件的生成 | 第39-40页 |
4.2.2 .安装开始 | 第40页 |
4.3 安装运行软件对硬件的要求 | 第40页 |
4.4 软件交付 | 第40页 |
4.5 软件验收 | 第40-41页 |
4.5.1 安装并测试 | 第40页 |
4.5.2 培训 | 第40-41页 |
4.6 软件维护 | 第41-45页 |
4.6.1 系统实际应用后的调查分析 | 第41-42页 |
4.6.2 系统实际应用后的调查分析 | 第42页 |
4.6.3 系统实际应用后稳定性测试 | 第42-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45页 |
5.2 展望未来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