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无线智能传感器 | 第10-13页 |
1.2.1 无线传感器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可移动无线传感器 | 第12-13页 |
1.3 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 | 第13-17页 |
1.3.1 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稀疏约束的正则化优化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大跨桥梁风致振动监测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西堠门大桥现场数据测试 | 第18-27页 |
2.2.1 西堠门大桥简介 | 第18-19页 |
2.2.2 智能无线传感器 Imote2 | 第19-22页 |
2.2.3 无线传感器的安装 | 第22-23页 |
2.2.4 无线传感器现场系统调试 | 第23-27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可移动无线传感器的结构模态测试技术 | 第29-44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模态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3.2.1 自然激励技术(NExT 技术) | 第29-30页 |
3.2.2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 算法) | 第30-32页 |
3.2.3 联立 NExT 技术与 ERA 算法 | 第32-33页 |
3.3 可移动无线传感器 | 第33-37页 |
3.4 十六层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 第37-39页 |
3.4.1 结构模型参数 | 第37-38页 |
3.4.2 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3.5 数据分析 | 第39-43页 |
3.5.1 数据处理中需要注意些问题 | 第39-40页 |
3.5.2 白噪声激励 | 第40-41页 |
3.5.3 EL Centro 地震波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稀疏约束优化与小波包灵敏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44-6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小波包理论 | 第44-49页 |
4.2.1 小波包理论简介 | 第44-45页 |
4.2.2 小波包分析理论 | 第45-46页 |
4.2.3 小波包能量指标的构建 | 第46-47页 |
4.2.4 小波基的选择 | 第47-49页 |
4.3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49-52页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4.3.2 小波包变换能量的灵敏度 | 第51-52页 |
4.3.3 损伤识别方程 | 第52页 |
4.3.4 稀疏约束正则化优化方法 | 第52页 |
4.4 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52-67页 |
4.4.1 有限元模型 | 第52-54页 |
4.4.2 脉冲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测试 | 第54-58页 |
4.4.3 噪声干扰下的损伤识别 | 第58-60页 |
4.4.4 损伤程度评价指标 | 第60-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