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的状况 | 第11页 |
1.2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简介 | 第11-18页 |
1.2.1 PPCPs 的使用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水环境中 PPCPs 的来源及浓度 | 第12-17页 |
1.2.3 PPCPs 对环境的危害性 | 第17-18页 |
1.3 典型抗炎药布洛芬和抗生素磺胺甲噁唑简介 | 第18-19页 |
1.4 国内外饮用水处理工艺对 PPCPs 去除的现状 | 第19-24页 |
1.4.1 常规处理工艺 | 第19-21页 |
1.4.2 深度处理工艺 | 第21-24页 |
1.5 给水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5.1 生物预处理 | 第24-25页 |
1.5.2 化学预氧化技术 | 第25页 |
1.6 本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设备及溶液配制 | 第27-30页 |
2.1.1 试剂 | 第27页 |
2.1.2 仪器与检测设备 | 第27-28页 |
2.1.3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 第28-30页 |
2.2 实验及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2.1 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氧化实验的研究方法 | 第30页 |
2.2.2 臭氧氧化实验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2.3 SMX 氧化过程中间产物的研究方法 | 第31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31-35页 |
2.3.1 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2 布洛芬浓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3.3 磺胺甲噁唑浓度的测定 | 第32-34页 |
2.3.4 HPLC-MS 条件 | 第34-35页 |
第3章 常用预氧化剂降解布洛芬的效能研究 | 第35-50页 |
3.1 接触时间对预氧化降解去除布洛芬效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布洛芬的初始浓度对预氧化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 pH 值对预氧化去除布洛芬效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 本底有机物腐殖酸对预氧化去除 IBP 效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3.5 预氧化剂降解布洛芬过程中 TOC 的变化 | 第45-46页 |
3.6 布洛芬预氧化降解产物的红外图谱分析 | 第46-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预氧化降解磺胺甲噁唑的效能研究 | 第50-63页 |
4.1 接触时间对预氧化剂降解去除 SMX 效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磺胺甲噁唑的初始浓度对预氧化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 pH 值对预氧化去除 SMX 效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 本底有机物腐殖酸对预氧化去除 SMX 效能的影响 | 第57-60页 |
4.5 预氧化降解磺胺甲噁唑过程中 TOC 的变化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常用预氧化剂氧化 SMX 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的分析 | 第63-90页 |
5.1 预氧化过程中降解产物的存在性分析 | 第63-64页 |
5.2 预氧化后降解产物的红外分析 | 第64-66页 |
5.3 预氧化剂氧化 SMX 中间产物的分析 | 第66-84页 |
5.3.1 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5.3.2 次氯酸钠氧化 SMX 中间产物分析 | 第67-72页 |
5.3.3 高锰酸钾氧化 SMX 中间产物分析 | 第72-77页 |
5.3.4 臭氧氧化 SMX 中间产物分析 | 第77-82页 |
5.3.5 预氧化后降解产物的抗菌性和毒性分析 | 第82-84页 |
5.4 预氧化剂氧化 SMX 降解途径分析 | 第84-88页 |
5.4.1 次氯酸钠氧化 SMX 降解途径分析 | 第84-85页 |
5.4.2 高锰酸钾氧化 SMX 降解途径分析 | 第85-86页 |
5.4.3 臭氧氧化 SMX 降解途径分析 | 第86-88页 |
5.4.4 预氧化过程中 SMX 官能团对比分析 | 第88页 |
5.5 预氧化剂降解 SMX 的综合比选 | 第88-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