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自组织网络拓扑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10-15页 |
1.1.1 基本概念和特点 | 第11-12页 |
1.1.2 应用领域 | 第12-13页 |
1.1.3 自组网拓扑控制问题 | 第13-14页 |
1.1.4 拓扑控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三维自组织网络 | 第15-19页 |
1.2.1 典型应用系统 | 第15-18页 |
1.2.2 研究挑战 | 第18-19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三维自组织网络的拓扑控制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2.1 典型的三维拓扑控制算法 | 第20-21页 |
2.1.1 基于锥的三维拓扑控制算法 | 第20-21页 |
2.1.2 基于邻居的拓扑控制算法 | 第21页 |
2.2 网络属性的概率分析 | 第21-23页 |
2.2.1 三维自组织网络的连通性 | 第21-22页 |
2.2.2 三维自组织网络中节点的度 | 第22-23页 |
2.3 拓扑控制问题中的节点移动控制 | 第23-24页 |
2.4 空间镶嵌理论 | 第24-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网络初始化阶段的拓扑控制 | 第28-44页 |
3.1 三维网络空间的划分 | 第28-36页 |
3.1.1 三维空间中节点的二元通信模型 | 第28-29页 |
3.1.2 基本假设 | 第29页 |
3.1.3 削顶八面体单元格的坐标计算 | 第29-34页 |
3.1.4 最近虚拟格点的计算 | 第34-35页 |
3.1.5 所属削顶八面体单元格的ID计算 | 第35-36页 |
3.2 拓扑初始控制 | 第36-43页 |
3.2.1 冗余节点的判定 | 第36-39页 |
3.2.2 构建k-连通的拓扑 | 第39-43页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网络运行中的拓扑维护 | 第44-56页 |
4.1 周期轮询方式的拓扑维护 | 第44-46页 |
4.1.1 网络通信质量的评估范围 | 第45页 |
4.1.2 网络通信质量的评估方法 | 第45-46页 |
4.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52页 |
4.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构造判决矩阵 | 第48-52页 |
4.3 综合评价网络通信质量 | 第52-55页 |
4.3.1 建立评价指标集 | 第53页 |
4.3.2 对U做出划分 | 第53页 |
4.3.3 确定评语集 | 第53-54页 |
4.3.4 确定权重 | 第54页 |
4.3.5 对各子因素进行评价 | 第54-55页 |
4.3.6 综合评价 | 第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三维自组织网拓扑控制算法性能分析 | 第56-68页 |
5.1 仿真环境 | 第56-57页 |
5.2 仿真测试及性能分析 | 第57-66页 |
5.2.1 网络的有效性 | 第57-60页 |
5.2.2 网络的可扩展性 | 第60-63页 |
5.2.3 网络的抗毁性 | 第63-66页 |
5.3 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8-70页 |
6.1 论文工作 | 第68-69页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