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 | 第10-13页 |
|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 第10-11页 |
| ·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反应活性 | 第11-12页 |
| ·DBT加氢脱硫反应网络及其反应动力学 | 第12-13页 |
| ·加氢脱硫催化剂 | 第13-18页 |
| ·传统硫化物催化剂 | 第13-16页 |
| ·传统硫化物催化剂加氢脱硫的热力学限制 | 第16-17页 |
| ·新活性组分的开发 | 第17-18页 |
| ·贵金属催化剂在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 ·提高贵金属催化剂抗硫性的意义 | 第18页 |
| ·贵金属硫中毒机理 | 第18-19页 |
| ·贵金属催化剂提高抗硫性的方法 | 第19-22页 |
| ·催化剂载体 | 第22-27页 |
| ·催化剂的各种载体 | 第22-23页 |
| ·MCM-41概述及其在HDS催化剂中的应用 | 第23页 |
| ·MCM-41有机功能化及其应用 | 第23-27页 |
|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2 全硅MCM-41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 ·化学试剂 | 第28页 |
| ·MCM-41载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 ·载体MCM-41的表征 | 第29-31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9页 |
| ·N_2吸附等温线 | 第29-31页 |
| 3 载体MCM-41硅烷化改性及表征 | 第31-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 ·化学试剂 | 第31页 |
| ·载体MCM-41硅烷化改性 | 第31页 |
| ·载体MCM-41硅烷化改性表征 | 第31-34页 |
| ·原位红外表征(FTIR) | 第31-32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32-33页 |
| ·N_2吸附等温线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硅烷化处理对担载Pd催化剂加氢脱硫影响 | 第35-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 ·化学试剂 | 第35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35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35-36页 |
| ·HDS反应性能评价 | 第36-38页 |
| ·加氢脱硫反应 | 第38-44页 |
| ·硅烷化改性对加氢脱硫反应活性与抗硫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 ·Pd/S-MCM41催化DBT加氢脱硫反应长时间稳定性测试 | 第40-41页 |
| ·硅烷化改性对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硅烷化改性对加氢脱硫路径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硅烷化改性对加氢脱硫产物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44-50页 |
| ·ICP表征 | 第44页 |
| ·H_2化学吸附表征 | 第44-45页 |
| ·CO吸附红外光谱(CO-IR) | 第45-47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7-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 ·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的原因 | 第50-51页 |
| ·催化剂抗硫性提高的原因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