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关于意识形态与课程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国内关于意识形态与课程的研究视角 | 第15-16页 |
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课程中的意识形态阐释 | 第18-23页 |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元化阐释 | 第18-20页 |
1. 意识形态的概念解说 | 第18-20页 |
2. 意识形态与思想品德 | 第20页 |
3.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 | 第20页 |
(二) 意识形态的功能 | 第20-21页 |
1. 引领价值观念 | 第21页 |
2. 舆论合法化 | 第21页 |
3. 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 | 第21页 |
(三) 意识形态与课程的关系 | 第21-23页 |
1. 课程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 | 第22页 |
2. 主流意识形态对课程内容进行价值引导 | 第22-23页 |
二、教科书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呈现载体 | 第23-26页 |
(一) 教科书内容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渠道 | 第23-25页 |
1. 教科书话语与意识形态 | 第24页 |
2. 教科书中常见的书写策略 | 第24-25页 |
(二) 插图和课后习题 | 第25-26页 |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意识形态嵌入方式的事实性分析 | 第26-35页 |
(一) 主题先行式嵌入 | 第26-28页 |
(二) 价值预设式嵌入 | 第28-29页 |
(三) 修辞手段式嵌入 | 第29-31页 |
(四) 社会偏见式嵌入 | 第31-33页 |
(五) 文学素养中的沁润式嵌入 | 第33-35页 |
四、小学语文教材意识形态嵌入方式的应然探究 | 第35-42页 |
(一) 小学语文教材意识形态嵌入方式的批判与超越 | 第35-37页 |
1. 文本内容去强制灌输式 | 第35-36页 |
2. 文本形式去政治说教式 | 第36页 |
3. 文本选用克服社会偏见 | 第36页 |
4. 文本内容基于学生视角 | 第36-37页 |
5. 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色 | 第37页 |
(二) 基于意识形态沁润式嵌入方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探究 | 第37-42页 |
1. 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熏陶 | 第38页 |
2. 注重学生自我生命体验 | 第38-39页 |
3. 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建构与多元阐释 | 第39-40页 |
4. 教师自身应拥有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