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9-20页 |
2.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20-22页 |
2.2.1 中国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 | 第20-21页 |
2.2.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 中国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现状 | 第22-25页 |
2.3.1 中国建设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介绍 | 第22-23页 |
2.3.2 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现状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3页 |
3.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根源 | 第25-26页 |
3.1.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5页 |
3.1.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5-26页 |
3.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1 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诸多不足 | 第26-27页 |
3.2.2 金融市场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 第27页 |
3.2.3 担保公司职能缺位 | 第27-28页 |
3.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 第28-33页 |
3.3.1 中小企业存在内部缺陷 | 第28-29页 |
3.3.2 商业银行能力不足 | 第29-31页 |
3.3.3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 第31-33页 |
第4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及启示 | 第33-37页 |
4.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 第33-34页 |
4.1.1 立法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 第33页 |
4.1.2 成立专门机构支持中小企业 | 第33-34页 |
4.1.3 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服务 | 第34页 |
4.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 第34-35页 |
4.2.1 完善的法律保障 | 第34页 |
4.2.2 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34页 |
4.2.3 建立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 第34-35页 |
4.3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 第35页 |
4.3.1 建立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 | 第35页 |
4.3.2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 第35页 |
4.3.3 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 第35页 |
4.4 借鉴与启示 | 第35-37页 |
第5章 公共政策视角下建设银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建议 | 第37-44页 |
5.1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公共政策的应有目标 | 第37-39页 |
5.1.1 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 第37-38页 |
5.1.2 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工作 | 第38-39页 |
5.2 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建议 | 第39-44页 |
5.2.1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 第39-40页 |
5.2.2 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 第40-41页 |
5.2.3 积极创新业务流程 | 第41页 |
5.2.4 创新贷款担保机制 | 第41-42页 |
5.2.5 完善信贷审批机制 | 第42-43页 |
5.2.6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