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投融资匹配程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简要述评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权衡理论 | 第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0页 |
·股东债权人冲突下的资产替代与投资不足 | 第18-19页 |
·股东经理代理冲突下的过度投资 | 第19-20页 |
·期限匹配理论 | 第20页 |
·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20-21页 |
·相关理论简要述评 | 第21-22页 |
3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2-29页 |
·投融资匹配的含义 | 第22页 |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 | 第22-23页 |
·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22-23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3页 |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3-27页 |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4 基于组合赋权的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9-35页 |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 第29页 |
·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29页 |
·建立评价模型 | 第29页 |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29-31页 |
·基于组合赋权的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模型 | 第31-35页 |
·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 | 第31页 |
·G1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 | 第31-33页 |
·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33页 |
·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结果的确定 | 第33-35页 |
5 上市公司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5-46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35页 |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基于组合赋权的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 | 第36-42页 |
·评价指标值的打分 | 第36页 |
·熵权法权重的计算 | 第36页 |
·G1法权重的计算 | 第36-39页 |
·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39页 |
·上市公司投融资匹配程度评价结果 | 第39-42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上市公司投融资匹配程度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 准则层评价得分及排名 | 第5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