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武鸣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前言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第15-18页
        1.3.1 国外理论研究第15-17页
        1.3.2 国内理论研究第17-18页
    1.4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第18-23页
        1.4.1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第19-20页
        1.4.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第20-22页
            1.4.2.1 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第20-21页
            1.4.2.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第21-22页
        1.4.3 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第22-23页
2 研究内容第23-31页
    2.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7页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背景第23页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第23-24页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第24页
        2.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类第24-25页
            2.1.4.1 以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的性质为标准类第24页
            2.1.4.2 以合作社的引导者为标准分类第24-25页
        2.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第25-27页
            2.1.5.1 对农民的作用第25-26页
            2.1.5.2 对其他市场主体的作用第26页
            2.1.5.3 对政府的作用第26-27页
        2.1.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原则第27页
    2.2 产销模式第27-28页
        2.2.1 产销模式的概念第27页
        2.2.2 国内外产销模式的形式第27-28页
            2.2.2.1 国外产销模式的形式第27页
            2.2.2.2 国内产销模式的形式第27-28页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新的产销理念第28-31页
        2.3.1 供应链的概念第28-29页
        2.3.2 供应链中的成员第29-31页
            2.3.2.1 供应链的目标第29页
            2.3.2.2 供应链的运作第29-31页
3 研究方法第31-33页
    3.1 研究方法第31页
        3.1.1 实地调查法第31页
        3.1.2 比较法第31页
        3.1.3 文献研究法第31页
        3.1.4 系统分析法第31页
    3.2 资料采集第31-32页
    3.3 研究技术路线第32-33页
4 研究结果第33-47页
    4.1 武鸣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现状第33-37页
        4.1.1 产销模式的形成第33-36页
            4.1.1.1 基本概况第33页
            4.1.1.2 地理位置优势第33-34页
            4.1.1.3 气候土壤优势第34页
            4.1.1.4 木薯种植情况第34-36页
        4.1.2 产销模式的发展现状第36-37页
    4.2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的性质及产权关系第37-39页
        4.2.1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的所有制形式第37-38页
            4.2.1.1 集体所有与社员个人所有结合第37页
            4.2.1.2 全部为社员个人所有第37-38页
            4.2.1.3 外来股份参与合作社的资产第38页
            4.2.1.4 股份合作形式第38页
        4.2.2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的产权关系第38-39页
    4.3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的利益分配第39-40页
        4.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原则第39-40页
        4.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形式第40页
            4.3.2.1 股利分红为主,辅以利润返还第40页
            4.3.2.2 利润返还为主、辅之股利分红第40页
            4.3.2.3 按契约制度进行分配第40页
    4.4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的发展绩效第40-42页
        4.4.1 合作社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第40-41页
        4.4.2 农户与龙头企业联系,加大木薯销售量第41页
        4.4.3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第41-42页
    4.5 武鸣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的发展经验第42-44页
        4.5.1 领导重视,层层落实第42-43页
        4.5.2 立典型,树先进,带动全县发展第43页
        4.5.3 整合资源,加快合作社发展第43-44页
    4.6 武鸣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应用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4-47页
        4.6.1 农民素质相对偏低,影响该模式的推广第44页
        4.6.2 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第44-45页
        4.6.3 合作社规模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获利少第45页
        4.6.4 资金投入不足第45页
        4.6.5 木薯价格偏低,种植量和产量逐年下降第45-46页
        4.6.6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木薯产业受到冲击第46-47页
5 讨论第47-59页
    5.1 武鸣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发展的对策第47-52页
        5.1.1 加强农村教育,优化人力资源;加大生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整体水平,增强合作社的服务意识,以提高产销量第47-48页
        5.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的认识第48页
        5.1.3 依托基地,深入发展“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第48页
        5.1.4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第48-49页
        5.1.5 加强考察学习,加强木薯生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间种其它经济作物第49-50页
        5.1.6 强强联合,创品牌优势第50页
        5.1.7 加强木薯加工后污水废气的处理,改变环境污染问题第50-51页
        5.1.8 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利于“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木薯产销模式应用推广的相关政策第51-52页
    5.2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分配制度的完善第52-53页
        5.2.1 按量(额)分配制度第52页
        5.2.2 公共积累的提取和分红制度第52-53页
    5.3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下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第53-55页
        5.3.1 管理机制第53-54页
        5.3.2 运行机制第54-55页
    5.4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的长远规划——品牌建设第55-58页
        5.4.1 品牌的概念第55页
        5.4.2 品牌的重要性第55-56页
        5.4.3 品牌的作用第56-57页
            5.4.3.1 品牌拥有者方面第56页
            5.4.3.2 消费者方面第56-57页
        5.4.4 品牌的打造第57-58页
    5.5 典型实例第58-59页
6. 结论第59-62页
    6.1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是提高武鸣县农民木薯销量的合理选择第59页
    6.2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要适应当前武鸣县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第59-60页
    6.3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灵山县马肚塘村为例
下一篇: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