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4.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2 国内外古村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6-18页 |
2 概念界定及开发理论 | 第18-20页 |
2.1 古村落乡村旅游 | 第18-19页 |
2.1.1 古村落 | 第18页 |
2.1.2 乡村旅游 | 第18页 |
2.1.3 古村落乡村旅游 | 第18-19页 |
2.2 旅游开发理论 | 第19页 |
2.3 资源禀赋理论 | 第19页 |
2.4 旅游资源整合理论 | 第19-20页 |
3 马肚塘村乡村旅游开发概况 | 第20-27页 |
3.1 马肚塘村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3.2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现状 | 第21-22页 |
3.3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 第22-27页 |
3.3.1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优势 | 第22-23页 |
3.3.2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劣势 | 第23页 |
3.3.3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机遇 | 第23-24页 |
3.3.4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威胁 | 第24-25页 |
3.3.5 开发宏观战略分析 | 第25-27页 |
4 马肚塘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第27-42页 |
4.1 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27-29页 |
4.2 主要旅游资源概述 | 第29-31页 |
4.2.1 地文景观 | 第29页 |
4.2.2 水域风光 | 第29页 |
4.2.3 生物景观 | 第29-30页 |
4.2.4 天象与气候景观 | 第30页 |
4.2.5 遗址遗迹 | 第30页 |
4.2.6 建筑与设施 | 第30-31页 |
4.2.7 人文活动 | 第31页 |
4.3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31-40页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2页 |
4.3.2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32-33页 |
4.3.3 构造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确定最终权重 | 第33-36页 |
4.3.4 旅游资源评价 | 第36-40页 |
4.4 马肚塘村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分析与评价 | 第40-42页 |
4.4.1 资源种类多样,主要人文旅游资源为主 | 第40页 |
4.4.2 旅游资源品质总体一般,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 | 第40页 |
4.4.3 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资源较为突出,资源有待加强整合 | 第40-42页 |
5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设想 | 第42-53页 |
5.1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目标 | 第42-43页 |
5.1.1 开发思路 | 第42页 |
5.1.2 开发目标 | 第42-43页 |
5.2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战略规划 | 第43-47页 |
5.2.1 旅游开发定位 | 第43-45页 |
5.2.2 旅游发展战略 | 第45页 |
5.2.3 发展布局和具体开发方向 | 第45-47页 |
5.3 马肚塘村旅游开发行动规划 | 第47-53页 |
5.3.1 开发行动规划原则 | 第47-48页 |
5.3.2 居民社会发展调控规划 | 第48-50页 |
5.3.3 旅游产品开发 | 第50页 |
5.3.4 市场营销规划 | 第50-53页 |
6 提出建议 | 第53-56页 |
6.1 马肚塘村乡村旅游保护性开发具体措施 | 第53-54页 |
6.1.1 成立村级组织机构 | 第53页 |
6.1.2 保护性开发的具体项目 | 第53-54页 |
6.2 促进古村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54-56页 |
6.2.1 政府方面 | 第54-55页 |
6.2.2 市场方面 | 第55页 |
6.2.3 社会方面 | 第55-56页 |
7 结论和讨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