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长大深埋隧道勘探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V8的理论基础及技术特点研究 | 第17-26页 |
2.1 V8系统的AMT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V8系统的CSAMT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3 V8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 第22-24页 |
2.3.1 V8系统组成 | 第22-23页 |
2.3.2 V8的特点 | 第23-24页 |
2.4 主要功能及应用领域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V8运用于广西公路隧道勘察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26-56页 |
3.1 视电阻率与阻抗相位特征研究 | 第26-32页 |
3.1.1 卡尼亚电阻率(或阻抗相位)—频率曲线特征 | 第26-30页 |
3.1.2 磁场强度—频率曲线特征 | 第30-32页 |
3.2 静态效应研究与校正 | 第32-40页 |
3.2.1 静态效应产生机制及其特征 | 第32-34页 |
3.2.2 影响静态效应的因素 | 第34页 |
3.2.3 静态效应的识别 | 第34页 |
3.2.4 静态效应校正方法 | 第34-36页 |
3.2.5 CSAMT-3.0软件静态校正功能及实例 | 第36-39页 |
3.2.6 小结 | 第39-40页 |
3.3 场源效应研究校正 | 第40-44页 |
3.3.1 近场效应 | 第40-44页 |
3.3.2 场源附加效应 | 第44页 |
3.3.3 阴影效应 | 第44页 |
3.4 电磁干扰研究 | 第44-46页 |
3.5 最佳观测方案研究 | 第46-51页 |
3.5.1 场源设计 | 第46-48页 |
3.5.2 排列方式的选择 | 第48页 |
3.5.3 收发距的选择 | 第48-49页 |
3.5.4 发射偶极子AB的选择 | 第49-50页 |
3.5.5 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 | 第50页 |
3.5.6 工作频段的选择 | 第50页 |
3.5.7 提高观测质量的措施 | 第50-51页 |
3.6 电磁法反演技术研究 | 第51-56页 |
3.6.1 CSAMT数据反演方法 | 第51-52页 |
3.6.2 CSAMT-SW V3.0软件系统应用研究 | 第52-56页 |
第四章 V8在广西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77页 |
4.1 V8在岑溪大隧道的应用 | 第56-61页 |
4.2 V8在小头岭隧道隧道的应用 | 第61-65页 |
4.3 V8在龙邦隧道的应用 | 第65-70页 |
4.4 V8在马鞍山隧道的应用 | 第70-74页 |
4.5 V8隧道探测成果的验证及对地质人员的指导作用 | 第74-75页 |
4.6 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