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及其因素分解--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20-44页
    1.1 研究背景第20-28页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第20-25页
        1.1.2 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适应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大趋势的必然选第25-27页
        1.1.3 旅游业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第27-28页
    1.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1.2.1 理论意义第28-29页
        1.2.2 实践价值第29页
    1.3 研究目标第29页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9-31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35页
    1.6 研究区域第35-36页
    1.7 相关概念界定第36-44页
        1.7.1 生态经济及相关概念第36-39页
        1.7.2 碳足迹第39-40页
        1.7.3 低碳旅游第40-42页
        1.7.4 旅游业碳排放第42-44页
第2章 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第44-69页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44-63页
        2.1.1 旅游业碳排放测度研究第44-52页
        2.1.2 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碳减排对策研究第52-60页
        2.1.3 研究评价与思考第60-63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63-69页
        2.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63-64页
        2.2.2 投入产出理论第64-66页
        2.2.3 路径依赖理论第66-67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67-69页
第3章 江苏省旅游交通直接碳排放测度第69-85页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70-74页
        3.1.1 替代式自下而上法第70-74页
        3.1.2 数据来源第74页
    3.2 江苏省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体系第74-80页
        3.2.1 人均每天出游距离第74-76页
        3.2.2 各旅游交通方式距离比例第76-78页
        3.2.3 旅游交通碳排放系数第78-80页
    3.3 结果分析第80-82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82-85页
        3.4.1 结论第82-83页
        3.4.2 讨论第83-85页
第4章 江苏省旅游住宿直接碳排放测度第85-97页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86-87页
        4.1.1 自下而上法第86-87页
        4.1.2 数据来源第87页
    4.2 江苏省旅游住宿碳排放测度体系第87-92页
        4.2.1 分类体系第87-88页
        4.2.2 碳排放系数第88-92页
    4.3 测度结果第92-94页
        4.3.1 星级饭店第92-94页
        4.3.2 其他住宿碳排放和碳排放总值第94页
    4.4 结论及建议第94-97页
        4.4.1 结论与讨论第94-95页
        4.4.2 对策建议第95-97页
第5章 江苏省旅游游览碳排放总量测度第97-111页
    5.1 研究方法第98-101页
        5.1.1 自下而上法第98-99页
        5.1.2 自上而下法第99-100页
        5.1.3 文献集成研究第100-101页
    5.2 数据来源第101页
    5.3 测度结果及其对比第101-108页
        5.3.1 自下而上法构建与结果第101-104页
        5.3.2 自上而下法结果第104-105页
        5.3.3 两种方法直接碳排放比较第105-108页
    5.4 结论与讨论第108-111页
        5.4.1 结论第108-109页
        5.4.2 讨论第109-111页
第6章 江苏省旅游业排放总量测量第111-125页
    6.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12-113页
        6.1.1 自上而下法第112-113页
        6.1.2 数据来源第113页
    6.2 江苏省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内部差异第113-122页
        6.2.1 旅游业直接碳排放第113-116页
        6.2.2 旅游业间接碳排放第116-117页
        6.2.3 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第117-119页
        6.2.4 不同游客群体碳排放第119-121页
        6.2.5 地级市旅游业碳排放第121-122页
    6.3 结论与启示第122-125页
        6.3.1 结论第122-123页
        6.3.2 讨论第123-125页
第7章 江苏省旅游业碳排放因素分解第125-134页
    7.1 研究方法第126-127页
        7.1.1 Kaya恒等式第126页
        7.1.2 碳排放影响因素LMDI分解第126-127页
    7.2 数据来源第127页
    7.3 结果分析第127-132页
        7.3.1 游客规模效应第128页
        7.3.2 消费水平效应第128-129页
        7.3.3 能源强度效应第129-130页
        7.3.4 能源结构效应第130-131页
        7.3.5 旅游收入结构效应第131-132页
    7.4 结论与讨论第132-134页
第8章 江苏省旅游业低碳化调控依据与对策第134-157页
    8.1 调控依据一低碳消费视角第134-143页
        8.1.1 研究设计第135-139页
        8.1.2 数据来源第139页
        8.1.3 结果分析第139-142页
        8.1.4 结论与讨论第142-143页
    8.2 调控对策第143-157页
        8.2.1 旅游部口低碳化调控对策第144-149页
        8.2.2 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低碳化调控对策第149-151页
        8.2.3 技术性和制度性低碳化调控对策第151-157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2页
    9.1 主要研究结论第157-159页
        9.1.1 江苏省旅游交通直接碳排放测度第157页
        9.1.2 江苏省旅游住宿直接碳排放测度第157页
        9.1.3 江苏省旅游游览碳排放总量测度第157-158页
        9.1.4 江苏省旅游业碳排放测度第158页
        9.1.5 江苏省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第158页
        9.1.6 江苏省旅游业低破化调控依据与对策第158-159页
    9.2 论文创新之处第159页
    9.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159-162页
        9.3.1 研究不足第159页
        9.3.2 未来展望第159-162页
附录第162-170页
    附录1:江苏省居民旅游交通与低碳旅游意愿调查问卷第162-164页
    附录2:江苏省旅游住宿能源消耗调查问卷第164-166页
    附录3:江苏省旅游景区游览活动能源消耗调查问卷第166-168页
    附录4:大学生低碳参与调查问卷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9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97-198页
致谢第198-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MOFs前驱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