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的比较分析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结构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主要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研究 | 第14-17页 |
2.1.1 基于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研究 | 第14页 |
2.1.2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3 多样化的指标选用 | 第15-16页 |
2.1.4 研究对象的拓展 | 第16页 |
2.1.5 计量模型的拓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1 基于线性模型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中美货币政策及股市变动概述 | 第19-28页 |
第一节 中美货币政策变动 | 第19-25页 |
3.1.1 货币政策及相关概念 | 第19页 |
3.1.2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 | 第19-23页 |
3.1.3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中美股票市场走势 | 第25-28页 |
3.2.1 中国股票市场走势 | 第25-26页 |
3.2.2 美国股票市场走势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理论模型 | 第28-32页 |
第一节 股票估值渠道 | 第28-30页 |
4.1.1 股票估值模型 | 第28-29页 |
4.1.2 贴现因子效应 | 第29页 |
4.1.3 经营改善效应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资产替代渠道 | 第30-31页 |
4.2.1 投资组合效应 | 第30页 |
4.2.2 股票、债券替换效应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其他渠道 | 第31-32页 |
4.3.1 投资者预期效应 | 第31页 |
4.3.2 投资者心理效应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 | 第32-54页 |
第一节 数据选取及实证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5.1.1 实证数据选取 | 第32-35页 |
5.1.2 VAR模型构建 | 第35页 |
第二节 数据处理及单位根检验 | 第35-39页 |
5.2.1 实证数据处理:中国 | 第35-36页 |
5.2.2 实证数据处理:美国 | 第36-37页 |
5.2.3 单位根检验:中国 | 第37-38页 |
5.2.4 单位根检验:美国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中美主板股市收益率影响 | 第39-51页 |
5.3.1 货币供应量对中美主板股市收益率影响 | 第39-44页 |
5.3.2 货币供应量对中美中小板股市收益率影响 | 第44-47页 |
5.3.3 利率对中国股市收益率影响 | 第47-51页 |
第四节 货币供应量对股市收益率影响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5.4.1 对中美主板市场收益率影响比较 | 第51-52页 |
5.4.2 对中美中小板市场收益率影响比较 | 第52-53页 |
5.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实证差异原因分析 | 第54-59页 |
第一节 股债替代效应差异 | 第54-56页 |
第二节 预期效应差异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投资者结构差异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7.2.1 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60-61页 |
7.2.2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61页 |
7.2.3 考虑对投资者预期的影响 | 第61页 |
第三节 本文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