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表缩略语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引言 | 第11页 |
·论文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磁共振频谱的相关理论 | 第15-28页 |
·磁共振的原理 | 第15-20页 |
·MRS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T_1 和T_2 弛豫时间 | 第16-20页 |
·MRS的分析对象 | 第20-21页 |
·~1 H | 第20页 |
·~(13) C | 第20页 |
·~(31) P | 第20-21页 |
·其它元素 | 第21页 |
·在体MRS的定位技术 | 第21-25页 |
·表面线圈法 | 第21-22页 |
·梯度场法 | 第22-25页 |
·~1H-MRS的信息 | 第25-26页 |
·~1H-MRS的显示方法 | 第26-28页 |
·三维体素对照显示法 | 第26-27页 |
·频谱阵列显示法 | 第27页 |
·化学位移成像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1H磁共振频谱的定量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 第28-32页 |
·~1H磁共振频谱的定量 | 第28-29页 |
·定量的等级 | 第28页 |
·单体素定量方法 | 第28页 |
·多体素定量方法 | 第28-29页 |
·临床应用主要研究的人脑代谢物 | 第29-30页 |
·N-乙酰天冬氨酸 | 第29页 |
·肌酸 | 第29-30页 |
·肌醇 | 第30页 |
·胆碱 | 第30页 |
·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 | 第30页 |
·乳酸 | 第30页 |
·~1H-MRS的后处理软件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绝对定量的方法 | 第32-37页 |
·绝对定量的数据采集方法 | 第32页 |
·绝对定量的定标方法 | 第32-34页 |
·内标法 | 第33页 |
·外标法 | 第33页 |
·交替置换法 | 第33-34页 |
·绝对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积分法 | 第34页 |
·峰拟合法 | 第34页 |
·运用先验知识来拟合峰 | 第34页 |
·运用已有的代谢物基组拟合峰 | 第34-35页 |
·绝对定量的有关注意事项 | 第35-37页 |
·回波时间和重复时间 | 第35-36页 |
·接收线圈增益稳定性 | 第36页 |
·组织区域分割 | 第36页 |
·磁共振的能见度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实验相关 | 第37-48页 |
·实验仪器与对象 | 第37-38页 |
·实验主要仪器与后处理软件 | 第37页 |
·实验对象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扫描参数 | 第38页 |
·数据采集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代谢物浓度随校正因子(Calibration factor)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单体素技术与多体素技术的比较 | 第40-43页 |
·单体素频谱定量结果与扫描次数的关系 | 第43-45页 |
·单体素频谱质量与扫描次数的关系 | 第45-48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研究总结 | 第48-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