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调制理论论文

高效调制的多载波传输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语及英中对照表第15-18页
符号及变量定义第1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1页
    1.1 引言第19-20页
    1.2 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第26-3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3 组织结构第28-31页
第二章 基于高效调制的通信系统分析第31-47页
    2.1 高效调制信号第32-34页
    2.2 高效调制系统的接收机结构第34-37页
        2.2.1 数字冲击滤波器第34页
        2.2.2 系统接收机结构第34-37页
    2.3 高效调制信号的特性分析第37-40页
        2.3.1 功率谱分析第38-40页
    2.4 发送滤波器的设计第40-45页
        2.4.1 滤波器中心频率选择第40-41页
        2.4.2 发送滤波器窗函数的设计第41-43页
        2.4.3 发送滤波器中心偏调后的解调性能第43-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基于冲击-陷波滤波器组的多载波高效调制信号解调第47-67页
    3.1 新频谱划分模式下的多载波实现第47-50页
        3.1.1 子载波间参数约束关系及系统框图第49-50页
    3.2 数字冲击滤波器的扩展第50-62页
        3.2.1 滤波器冲击部分的参数计算第51-56页
        3.2.2 陷波部分参数的计算第56-62页
    3.3 设计实例及实验仿真第62-64页
        3.3.1 冲击-陷波滤波器设计第62页
        3.3.2 系统性能仿真第62-64页
    3.4 本章总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基于窄带滤波器的多载波高效调制信号解调第67-83页
    4.1 冲击滤波器的电路建模第68-72页
    4.2 FIR窄带滤波器的“斜率鉴相”特性第72-74页
    4.3 基于窄带滤波器的双载波高效调制通信系统第74-79页
        4.3.1 系统参数设置第75-77页
        4.3.2 系统性能仿真第77-79页
    4.4 FIR窄带滤波器与IIR冲击滤波器性能对比第79-81页
        4.4.1 系统误码性能对比第79-80页
        4.4.2 FIR窄带滤波器的优越性第80-81页
    4.5 本章总结第81-83页
第五章 跳时MPPSK信号的多载波传输系统研究第83-105页
    5.1 MPPSK调制第84-85页
    5.2 线谱来源及消除第85-88页
    5.3 跳时MPPSK调制第88-89页
    5.4 多载波TH-MPPSK调制信号的解调第89-97页
        5.4.1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第90-91页
        5.4.2 多载波TH-MPPSK信号的解调算法第91-94页
        5.4.3 逐码元解调算法(OBD)第94页
        5.4.4 改进的逐码元解调算法(IOBD)第94-95页
        5.4.5 多载波联合解调算法(MJD)第95-97页
    5.5 算法仿真分析第97-103页
        5.5.1 3种解调算法的性能仿真第97-101页
        5.5.2 TH-MPPSK调制参数对MJD性能的影响第101-103页
    5.6 本章总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多载波多元高效调制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第105-121页
    6.1 引言第105-106页
    6.2 Rayleigh衰落下的多载波多元高效调制通信系统第106-111页
        6.2.1 系统模型第106-108页
        6.2.2 信道均衡第108-109页
        6.2.3 3种算法的误码率性能仿真及分析第109-111页
    6.3 基于多载波多元高效调制的MIMO通信系统第111-117页
        6.3.1 单发射天线多接收天线信号模型第112-113页
        6.3.2 多发射天线单接收天线信号模型第113-114页
        6.3.3 多发射天线多接收天线信号模型第114-117页
    6.4 系统性能仿真及分析第117-119页
    6.5 本章总结第119-12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5页
    7.1 全文总结第121-123页
    7.2 主要创新第123页
    7.3 研究展望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度认知障碍和主观认知下降患者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