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21页
    1 传统医学对于血管性头痛的认识第9-17页
        1.1 病因病机第9-10页
        1.2 传统医学对血管性头痛与脏腑经络之间联系的认识第10页
        1.3 血管性头痛的中医分型第10-11页
        1.4 传统医学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第11-17页
    2 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头痛的认识第17-21页
        2.1 病因病机第17-19页
        2.2 现代医学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第19-21页
临床研究第21-28页
    1 资料与方法第21-23页
        1.1 临床资料第21页
        1.2 诊断标准第21-22页
        1.3 纳入标准第22页
        1.4 排除标准第22-23页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2.1 分组方法第23页
        2.2 治疗方法第23-24页
    3 观察指标第24页
        3.1 生化指标第24页
        3.2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指标第24页
    4 疗效判定标准第24-25页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法第24-25页
        4.2 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第25页
    5 统计学方法第25页
    6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25-26页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第26页
        6.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第26-27页
        6.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第27-28页
讨论第28-31页
    1 选穴的理论依据第28-29页
    2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机理探讨:第29页
        2.1 镇痛作用第29页
        2.2 纠正血管舒缩异常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第29页
        2.3 神经递质因素第29页
    3 疗效分析第29-30页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致谢第36-38页
个人简历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PG和RANKL基因多态性、蛋白水平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意义
下一篇:“白加黑”路面温度场及应力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