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临界浓度与毒理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有机污染物对鱼的毒性作用第10-19页
    1.1 有机污染物对鱼体的毒性作用机理第10-11页
        1.1.1 非极性麻醉型(或惰性)化合物第10页
        1.1.2 极性麻醉型(或弱惰性)化合物第10-11页
        1.1.3 反应型化合物第11页
        1.1.4 特殊作用型化合物第11页
    1.2 有机污染物在鱼体内的临界浓度第11-13页
        1.2.1 不同毒性作用模式有机化合物的临界浓度第11-12页
        1.2.2 影响临界浓度的因素第12-13页
    1.3 毒代动力学第13-17页
        1.3.1 房室模型第14-15页
        1.3.2 PBPK毒理动力学模型第15-17页
    1.4 当前存在的问题第17页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7-18页
    1.6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受试化合物及助溶剂的选择第19-20页
        2.1.2 受试生物及驯养第20页
    2.2 试剂和仪器第20页
        2.2.1 实验用试剂第20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0页
    2.3 实验设计第20-21页
        2.3.1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第20-21页
        2.3.2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临界浓度测定第21页
        2.3.3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动力学实验第21页
    2.4 样品前处理第21-22页
        2.4.1 水样前处理第21页
        2.4.2 鱼样前处理第21-22页
    2.5 液相色谱条件及测定第22-24页
        2.5.1 液相色谱测定条件第22-23页
        2.5.2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计算第23-24页
    2.6 质量控制第24-27页
        2.6.1 水样回收率的测定第24-25页
        2.6.2 鱼样回收率的测定第25-27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3.1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第27-29页
        3.1.1 急性毒性第27页
        3.1.2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毒性作用机制的判别第27-29页
    3.2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临界浓度第29-31页
        3.2.1 临界浓度的计算第29页
        3.2.2 实测CBR与预测CBR进行比较第29-31页
        3.2.3 临界浓度与生物富集因子及疏水性的关系第31页
    3.3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毒理动力学第31-35页
        3.3.1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第31-32页
        3.3.2 五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与动力学常数的关系第32-35页
第4章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附录第41-45页
后记第45-4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存储的个人设备管理系统及Android实现
下一篇:新型重组新城疫病毒(NDV)表达系统的建立及最佳外源基因表达位置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