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湿地资源概述 | 第19-23页 |
2.1 湿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第19-20页 |
2.2 湿地资源的价值 | 第20-23页 |
2.2.1 生态价值 | 第20-21页 |
2.2.2 经济价值 | 第21-22页 |
2.2.3 科教文化和旅游价值 | 第22-23页 |
3 炎陵县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 | 第23-42页 |
3.1 炎陵县的背景 | 第23-27页 |
3.1.1 自然资源条件 | 第23-25页 |
3.1.2 炎陵县的区位 | 第25-26页 |
3.1.3 发展历史 | 第26页 |
3.1.4 社会和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3.2 炎陵县的湿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6页 |
3.2.1 自然湿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4页 |
3.2.2 人工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35页 |
3.2.3 炎陵县湿地资源类型结果分析 | 第35页 |
3.2.4 炎陵县高山沼泽湿地资源丰富 | 第35-36页 |
3.3 炎陵县湿地资源的特点及地位分析 | 第36-39页 |
3.3.1 炎陵县湿地资源的特点分析 | 第36-37页 |
3.3.2 炎陵湿地资源在湿地保护体系中地位作用分析 | 第37-38页 |
3.3.3 炎陵湿地资源在候鸟迁徙保护的地位作用分析 | 第38-39页 |
3.4 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39-42页 |
3.4.1 问卷结果 | 第39-41页 |
3.4.2 问卷分析 | 第41-42页 |
4 炎陵县湿地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4.1 炎陵县湿地的健康受到威胁 | 第42-44页 |
4.1.1 有害生物呈不断增长 | 第42页 |
4.1.2 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 第42-43页 |
4.1.3 河网湿地水体滞留问题 | 第43-44页 |
4.2 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不畅 | 第44页 |
4.3 湿地的保护研究和措施相对薄弱 | 第44-45页 |
4.4 民众保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意识不强 | 第45-46页 |
5 炎陵县湿地发展和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 第46-54页 |
5.1 提高湿地资源的健康 | 第46-48页 |
5.1.1 合理资源开发和关闭破坏严重的工矿企业 | 第46页 |
5.1.2 建设重点公益林区 | 第46-47页 |
5.1.3 治理城镇工业生活污水源 | 第47页 |
5.1.4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47-48页 |
5.1.5 加快湿地恢复建设 | 第48页 |
5.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制 | 第48-50页 |
5.2.1 开展可持续利用示范 | 第48-49页 |
5.2.2 制定湿地专项保护规划 | 第49-50页 |
5.2.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第50页 |
5.3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和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 第50-52页 |
5.4 加强湿地的保护研究和保护措施 | 第52-54页 |
5.4.1 加强动态监测评估和湿地保护的动态管理 | 第52页 |
5.4.2 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52-53页 |
5.4.3 加强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70页 |
附录1 湿地资源保护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附录2 炎陵县湿地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 第63-64页 |
附表3 炎陵县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第64-66页 |
附录4 炎陵县河流区段植物群系现状调查表 | 第66-69页 |
附录5 炎陵县湿地资源图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