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溶酶体可降解的铂药偶联物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3页
    1.1 肿瘤概述第8-9页
    1.2 抗肿瘤药物概述第9-13页
        1.2.1 影响核酸(DNA,RNA)生物合成抗肿瘤药物第9-11页
        1.2.2 作用于核酸转录抗肿瘤药物第11页
        1.2.3 影响微管蛋白合成抗肿瘤药物第11页
        1.2.4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第11-12页
        1.2.5 蛋白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第12页
        1.2.6 直接破坏DNA并影响其复制抗肿瘤药物第12-13页
        1.2.7 其他抗肿瘤药物第13页
    1.3 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3-16页
        1.3.1 已上市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4-15页
        1.3.2 在研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5-16页
    1.4 铂类抗肿瘤药物载药体系第16-20页
        1.4.1 主动药物靶向释放载体第17-19页
        1.4.2 被动靶向释放载药体系第19-20页
    1.5 溶酶体简介第20-22页
        1.5.1 溶酶体来源性第20-21页
        1.5.2 溶酶体酶第21页
        1.5.3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第21页
        1.5.4 溶酶体可降解连接体(Linker)第21-22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新型二价铂类药物的设计与制备研究第23-28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4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2.2 合成步骤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27页
        2.3.1 铂配合物Cis-Pt-Glu结构表征第24-26页
        2.3.2 铂配合物DACH-Pt-Glu结构表征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缬氨酸-瓜氨酸二肽连接体与铂类前体药物的制备第28-43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31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3.2.2 缬氨酸-瓜氨酸二肽连接体(Linker)的制备第29-30页
        3.2.3 铂类前体药物的制备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3.3.1 化合物Fmoc-Val-Cit结构表征第31-33页
        3.3.2 化合物Fmoc-Val-Cit-PABOH结构表征第33-35页
        3.3.3 化合物Val-Cit-PABOH结构表征第35-37页
        3.3.4 化合物SA-Val-Cit-PABOH结构表征第37-39页
        3.3.5 铂类前体药物Cis-Pt-Glu-Linker结构表征第39-41页
        3.3.6 铂类前体药物DACH-Pt-Glu-Linker结构表征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新型二价铂类前体药物活性研究第43-5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3-44页
        4.2.2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偶联第44页
        4.2.3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偶联物分子比的测定第44页
        4.2.4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活性研究第44-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4.3.1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偶联物分子比测定第46-48页
        4.3.2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BSA偶联物体外释放研究第48-49页
        4.3.3 新型铂类前体药物-BSA偶联物细胞毒性研究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全文总结第52页
    5.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苎麻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
下一篇:心理疾病污名对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