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2页 |
1.1 生物柴油概述 | 第16-21页 |
1.1.1 生物柴油的来源 | 第16-18页 |
1.1.2 生物柴油的特点 | 第18-19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 微藻及油脂提取研究 | 第21-27页 |
1.2.1 微藻(普通小球藻)的特点 | 第21-22页 |
1.2.2 微藻的用途 | 第22-23页 |
1.2.3 微藻的预处理—破壁 | 第23-25页 |
1.2.4 微藻油脂的提取方法 | 第25-27页 |
1.3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 | 第27-38页 |
1.3.1 均相催化转酯化 | 第29-31页 |
1.3.2 酶催化转酯化 | 第31-33页 |
1.3.3 非均相催化转酯化 | 第33-38页 |
1.4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 | 第38-40页 |
1.4.1 超临界甲醇法 | 第38-39页 |
1.4.2 超声波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 第39页 |
1.4.3 微波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40-4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40-4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第二章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5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42-43页 |
2.1.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3-44页 |
2.1.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2.2.1 XRD表征结果 | 第44-46页 |
2.2.2 SEM表征结果 | 第46-48页 |
2.2.3 BET表征结果 | 第48-50页 |
2.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KOH/Al_2O_3催化转化普通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 | 第51-65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3.2.1 KOH/Al_2O_3焙烧条件对FAME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2 催化转酯化反应条件对FAME产率的影响 | 第58-64页 |
3.3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超声-微波作用下KF/CaO催化转酯化普通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 | 第65-77页 |
4.1 材料及方法 | 第65-6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4.1.2 KF/CaO催化转酯化反应 | 第66-6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4.2.1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FAME产率的影响(温度及负载量) | 第67-69页 |
4.2.2 KF/CaO在超声-微波(US-MW)作用下催化转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69-75页 |
4.2.3 两种固体碱性催化剂催化能力比较 | 第75-76页 |
4.3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传统碱与固体碱催化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 | 第77-89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77-78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5.2 普通小球藻原位催化转酯化反应 | 第79页 |
5.2.1 酸-预酯化反应 | 第79页 |
5.2.2 碱催化转化甘油三酯 | 第7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5.3.1 酸-预酯化 | 第79-81页 |
5.3.2 碱催化转酯化 | 第81-84页 |
5.3.3 催化效率的比较 | 第84-86页 |
5.3.4 两种直接催化转化方法获得脂肪酸甲靡成分的比较 | 第86-87页 |
5.3.5 固体催化转化与传统碱催化的比较 | 第87-88页 |
5.4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6.1.1 固体催化剂KOH/Al_2O_3及KF/CaO的制备与表征 | 第89页 |
6.1.2 固体催化剂KOH/Al_2O_3制备生物柴油 | 第89页 |
6.1.3 超声-微波协同作用有效促进FAME生成 | 第89-90页 |
6.1.4 传统碱催化与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 | 第90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90-9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附图1 部分脂肪酸甲酯的结构式及质谱图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12-114页 |
附件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