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论文的创新第15-16页
第2章 基于过程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机理研究第16-20页
    2.1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第16-18页
        2.1.1 重金属污染源第16页
        2.1.2 重金属的污染途径第16-17页
        2.1.3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的行为特征第17-18页
        2.1.4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8页
    2.2 基于过程的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机理第18-20页
第3章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0-32页
    3.1 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第20-21页
        3.1.1 重金属污染物特征第20页
        3.1.2 固有脆弱性第20-21页
        3.1.3 特殊脆弱性第21页
        3.1.4 地下水价值水平第21页
    3.2 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1-24页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1-22页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2-23页
        3.2.3 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第23-24页
    3.3 指标体系分级介绍第24-26页
        3.3.1 重金属污染特征第24页
        3.3.2 固有脆弱性第24-25页
        3.3.3 特殊脆弱性第25页
        3.3.4 地下水价值水平第25-26页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6-32页
        3.4.1 层次分析法第26页
        3.4.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26-28页
        3.4.3 计算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第28-32页
第4章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第32-44页
    4.1 三角模糊数法第32-36页
        4.1.1 三角模糊数法简介第32-33页
        4.1.2 三角模糊数法评价步骤第33-34页
        4.1.3 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性第34-36页
    4.2 突变级数法第36-42页
        4.2.1 突变理论第37-38页
        4.2.2 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第38-39页
        4.2.3 初等突变模型的归一化处理第39-40页
        4.2.4 突变级数法评价步骤第40-42页
    4.3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4 西南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等级划分第43-44页
第5章 案例应用第44-68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44-48页
        5.1.1 地理位置第44-45页
        5.1.2 水文地质概况第45-46页
        5.1.3 矿区采选情况第46-47页
        5.1.4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第47-48页
    5.2 三角模糊数法在某铅锌矿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48-56页
        5.2.1 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性的确定第48-53页
        5.2.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第53-55页
        5.2.3 评价结果分析第55-56页
    5.3 突变级数法在某铅锌矿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56-67页
        5.3.1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第56-64页
        5.3.2 评价结果分析第64-67页
    5.4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介环境中粉丝群体的身价认同建构--EXO网络粉丝群个案研究
下一篇:关于《贵州发展解读2014》的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