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新疆中天山地带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3页
        1.2.1 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2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3 陆气耦合及径流预报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4 植被覆盖变化影响枯水径流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5 植被覆盖变化影响洪峰流量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3-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技术路线第2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24-26页
第二章 数据和材料第26-5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6-27页
        2.1.1 地理位置第26-27页
        2.1.2 气候特征第27页
    2.2 数据与模型描述第27-50页
        2.2.1 植被指数数据第27页
        2.2.2 WRF模型结构及运行第27-29页
        2.2.3 WRF模式数值算法第29-33页
        2.2.4 DHSVM模型结构描述第33-44页
        2.2.5 空间插值方法介绍第44-50页
    2.3 由插值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第50-51页
第三章 植被覆盖变化对洪峰和枯水径流影响第51-63页
    3.1 数据处理第51-52页
    3.2 研究方法第52-55页
    3.3 NDVI的特征分析第55-61页
        3.3.1 巴音布鲁克盆地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5-56页
        3.3.2 巴音布鲁克盆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特征第56页
        3.3.3 巴音布鲁克盆地植被覆盖的区域分异特征分析第56-58页
        3.3.4 巴音布鲁克盆地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趋势变化第58-59页
        3.3.5 植被覆盖变化的可持续性分析第59-61页
        3.3.6 植被对洪峰流量的影响第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WRF模式在巴音布鲁克盆地的设计与应用第63-83页
    4.1 实验方案设计第63-71页
        4.1.1 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选取与组合第63页
        4.1.2 WRF部分物理过程方案简介第63-71页
        4.1.3 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第71页
    4.2 实验方案的评估方法第71页
    4.3 天气过程与模式设置第71-74页
        4.3.1 天气过程诊断第72页
        4.3.2 模式模拟设置第72-74页
        4.3.3 模式模拟验证数据第74页
    4.4 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4-79页
        4.4.1 降雨特征分析第75-76页
        4.4.2 气温特征分析第76-78页
        4.4.3 气压特征分析第78页
        4.4.4 风速特征分析第78-79页
    4.5 确定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第79-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基于WRF模式的新疆中天山地带强降雨数值模拟研究第83-90页
    5.1 模式降水分析第83-84页
    5.2 模式 10m风场、500h Pa水汽通量分析第84-86页
    5.3 模式温度分析第86页
    5.4 模拟时段的相对湿度特征分析第86-88页
    5.5 模拟时段的位势涡度的特征分析第88-89页
    5.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水文模型的校准与验证第90-107页
    6.1 研究区和研究方法第91-102页
        6.1.1 研究区概况第91-92页
        6.1.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第92-97页
        6.1.3 模型参数确定第97-102页
    6.2 参数率定流域的日均径流量第102-104页
    6.3 参数率定流域的小时径流量第104-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植被覆盖演替对径流的模拟及预报的影响第107-111页
    7.1 植被覆盖度对日径流模拟的影响第107-108页
    7.2 植被覆盖度对小时径流预报的影响第108-110页
    7.3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博士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学术论文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YP2E1固有活性与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下一篇:泰国四色菊府中学汉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