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3页 |
二、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公正”概念与理论 | 第15-19页 |
一、关于“公正”概念 | 第15-16页 |
二、关于公正的根本问题 | 第16-18页 |
三、关于“公正”与“公正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制度”概念与理论 | 第19-23页 |
一、关于“制度”概念 | 第19-20页 |
二、关于“制度公正”及评价标准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央政府对云南州县民经济治理公正性分析 | 第23-36页 |
第一节 经济治理的背景 | 第23-26页 |
一、清朝统治者的治理思想 | 第23-25页 |
二、在云南州县地区的政治设置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民田赋税制度的公正性分析 | 第26-33页 |
第三节 丁役制度及摊丁入亩的公正性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中央政府对官佃户治理的公正性分析 | 第36-41页 |
第一节 屯田制度的公正性分析 | 第36-39页 |
第二节 庄田制度的公正性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经济治理的公正性分析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经济治理背景 | 第41-43页 |
一、清朝统治者的治理思想 | 第41-42页 |
二、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设置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改土归流前对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治理的公正性分析 | 第43-46页 |
一、中央政府对土司的经济治理 | 第43-45页 |
二、土司对夷民的经济治理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改土归流后对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治理的公正性分析 | 第46-51页 |
一、中央政府对改流土司的处置 | 第46页 |
二、中央政府对原土司辖区的开发 | 第46-48页 |
三、中央政府对被保留土司的经济治理 | 第48-50页 |
四、保留土司对治下夷民的经济治理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4页 |
第一节 总体评价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经验和启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