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气流微循环影响下的西安城市广场和街道空间小气候分析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第10-11页
        1.1.2 西安城市环境问题第11页
    1.2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课题来源第11-12页
        1.2.2 研究目的第12页
        1.2.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研究界定第13-14页
        1.3.1 小气候与风景园林小气候第13页
        1.3.2 风环境及气流微循环第13页
        1.3.3 生物气候场第13-14页
        1.3.4 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第14页
        1.3.5 气候适应性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1 风景园林小气候气流微循环研究方面第14-15页
        1.4.2 建筑户外空间小气候气流微循环研究方面第15-17页
        1.4.3 户外空间气流微循环模拟方面第17页
        1.4.5 结语第17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3 研究框架第19页
    1.6 小结第19-20页
2 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气流微循环运动相关原理第20-34页
    2.1 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气流微循环研究尺度第20-22页
    2.2 风压通风基本原理第22-24页
    2.3 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气流运动规律第24-30页
        2.3.1 受单体建筑影响气流运动规律第24-25页
        2.3.2 街区峡谷气流运动规律第25-29页
        2.3.3 受植物影响气流运动规律第29-30页
    2.4 热压通风基本原理第30-33页
        2.4.1 传统建筑热压通风第31-32页
        2.4.2 地下建筑热压通风第32页
        2.4.3 工业建筑热压通风第32-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3 西安城市广场和街道空间小气候气流微循环测试研究第34-48页
    3.1 测试意义第34-35页
    3.2 测试说明第35-39页
        3.2.1 测试目标第35页
        3.2.2 测试对象第35-37页
        3.2.3 测试时间第37页
        3.2.4 测试仪器第37-39页
    3.3 测试方案第39-45页
        3.3.1 广场测试方案第39-42页
        3.3.2 街道测试方案第42-45页
    3.4 测试成果第45-47页
        3.4.1 广场测试成果第45-46页
        3.4.2 街道测试成果第46-47页
        3.4.3 测试成果总结第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4 广场空间小气候气流微循环分析研究第48-72页
    4.1 广场空间尺度第48-50页
    4.2 广场气流微循环动因第50-51页
        4.2.1 外部风场的风压作用第50页
        4.2.2 广场内部的热压通风第50-51页
    4.3 大雁塔南广场夏季测试气流微循环分析第51-59页
        4.3.1 测试当天城市气象数据第51-52页
        4.3.2 广场气流运动CFD模拟第52-55页
        4.3.3 广场气流运动状况分析第55-58页
        4.3.4 大雁塔南广场夏季测试结论第58-59页
    4.4 大雁塔南广场冬季测试气流微循环分析第59-64页
        4.4.1 测试当天城市气象数据第59页
        4.4.2 广场气流运动状况分析第59-63页
        4.4.3 大雁塔南广场冬季测试结论第63-64页
    4.5 大雁塔北广场夏季测试气流微循环分析第64-68页
        4.5.1 测试当天城市气象数据第64页
        4.5.2 广场气流运动状况分析第64-68页
        4.5.3 大雁塔北广场夏季测试结论第68页
    4.6 广场气流微循环研究结论第68-69页
    4.7 基于气流微循环分析的西安广场设计策略第69-70页
        4.7.1 小型广场设计策略第69页
        4.7.2 中型广场设计策略第69-70页
        4.7.3 大型广场设计方法第70页
    4.8 小结第70-72页
5 街道空间小气候气流微循环分析研究第72-100页
    5.1. 街道空间尺度第72-73页
    5.2 街道空间类型划分第73-75页
        5.2.1 峡谷型街道空间第73-74页
        5.2.2 拱廊型街道空间第74-75页
    5.3 青年路夏季测试气流微循环分析第75-81页
        5.3.1 街道气流运动CFD模拟第75-77页
        5.3.2 街道气流运动状况分析第77-80页
        5.3.3 青年路夏季测试结论第80-81页
    5.4 双仁府夏季测试气流微循环分析第81-86页
        5.4.1 街道气流运动CFD模拟第81-83页
        5.4.2 街道气流运动状况分析第83-86页
        5.4.3 双仁府夏季测试结论第86页
    5.5 街道气流微循环运动模式分析第86-99页
        5.5.1 0 点到7点时段气流微循环分析第88-91页
        5.5.2 8 点到17点时段第91-96页
        5.5.3 18点到23点时段第96-99页
    5.6 基于气流微循环分析的西安街道设计策略第99页
    5.7 小结第99-100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00-104页
    6.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6.2 研究创新第101页
    6.3 研究不足第101-102页
    6.4 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附录第108-116页
    附表第108-112页
    图录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IF-1α介导BMSCs复合PLGA修复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库的构建以及人源白介素-6的优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