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灰、煤渣利用论文

稻壳灰制备水玻璃及其对粉煤灰活性的激发效果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稻壳灰制备水玻璃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稻壳灰的组成和结构第11-12页
        1.2.2 稻壳灰的利用现状第12-13页
        1.2.3 水玻璃制备方法第13-14页
    1.3 水玻璃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21页
        1.3.1 粉煤灰概况第14-15页
        1.3.2 粉煤灰的活性第15-16页
        1.3.3 粉煤灰活性激发方法第16-19页
        1.3.4 粉煤灰活性激发机理第19-21页
        1.3.5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1-24页
        1.4.1 课题研究目的第21页
        1.4.2 课题研究内容第21-24页
2 试验方案设计第24-34页
    2.1 试验原料及分析第24-26页
        2.1.1 稻壳灰第24页
        2.1.2 粉煤灰第24-26页
        2.1.3 试验方法第26页
    2.2 稻壳灰基水玻璃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26-30页
        2.2.1 稻壳灰基水玻璃的制备第26-27页
        2.2.2 水玻璃模数的测定第27-30页
        2.2.3 二氧化硅溶出率的测定第30页
    2.3 粉煤灰活性的激发第30-34页
        2.3.1 水玻璃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第30-31页
        2.3.2 样品的表征第31-34页
3 工艺参数对水玻璃性能的影响第34-41页
    3.1 碱液浓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4-36页
        3.1.1 NaOH浓度对SiO_2溶出率和钠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4-35页
        3.1.2 KOH浓度对SiO_2溶出率和钾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5-36页
    3.2 反应时间对二氧化硅溶出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6-37页
        3.2.1 反应时间对SiO_2溶出率和钠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6页
        3.2.2 反应时间对SiO_2溶出率和钾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6-37页
    3.3 固液比对二氧化硅溶出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7-39页
        3.3.1 固液比对SiO_2溶出率和钠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7-38页
        3.3.2 固液比对SiO_2溶出率和钾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第38-39页
    3.4 稻壳灰制备钠水玻璃和钾水玻璃最佳工艺对比第39-41页
4 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制备第41-52页
    4.1 钠水玻璃为激发剂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第41-44页
        4.1.1 钠水玻璃模数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41-43页
        4.1.2 钠水玻璃掺量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43页
        4.1.3 钠水玻璃固含量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4.2 钾水玻璃为激发剂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第44-47页
        4.2.1 钾水玻璃模数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4.2.2 钾水玻璃掺量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影响第46页
        4.2.3 钾水玻璃固含量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影响第46-47页
    4.3 钠水玻璃与钾水玻璃激发效果对比第47-48页
    4.4 氧化钙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48-50页
    4.5 养护条件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第50-52页
5 水玻璃激发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反应机理探讨第52-60页
    5.1 不同模数水玻璃的FTIR分析第52页
    5.2 不同模数水玻璃的核磁共振分析第52-54页
    5.3 水玻璃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分析第54-58页
        5.3.1 不同龄期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第54-56页
        5.3.2 不同激发剂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 28d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第56-58页
    5.4 水玻璃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动图式视角下的“V+下来/下去”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的发展趋势:三年的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