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省会城市发展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分析--以X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对象第9-10页
        1.2.2 研究范畴第10页
        1.2.3 研究方法第10页
    1.3 研究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第10-11页
        1.3.2 对以房养老的质疑第11-12页
    1.4 研究理论第12-14页
        1.4.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第12页
        1.4.2 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第12-13页
        1.4.3 外部性理论第13-14页
2 以房养老在国内外的历史与现状第14-20页
    2.1 国外以房养老的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2.1.1 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第14-16页
        2.1.2 新加坡的以房养老模式第16页
    2.2 国内以房养老模式的试点第16-18页
        2.2.1 南京“以房换养”模式第17页
        2.2.2 北京“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第17页
        2.2.3 上海“售后返租”模式第17-18页
        2.2.4 杭州的多样以房养老模式第18页
    2.3 国内外以房养老实践对我国以房养老发展的启示第18-20页
        2.3.1 发挥政府作用第18-19页
        2.3.2 激发市场力量第19页
        2.3.3 开发多样化以房养老产品第19-20页
3 实施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分析第20-26页
    3.1 老龄化社会加剧,养老金收不抵支第20-22页
        3.1.1 老龄化水平高第20-21页
        3.1.2 养老金面临危机第21-22页
    3.2 养老方式结构单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第22-24页
        3.2.1 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第22页
        3.2.2 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居家养老功能弱化第22-23页
        3.2.3 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完善第23-24页
    3.3 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天然局限性第24页
    3.4 老年人的需求层次正在提高第24-26页
4 实施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分析第26-41页
    4.1 实施以房养老在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第26-36页
        4.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26-27页
        4.1.2 调查对象对以房养老的接受情况第27-31页
        4.1.3 影响以房养老选择的因素分析第31-36页
        4.1.4 小结第36页
    4.2 实施以房养老在理论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第36-39页
        4.2.1 住房拥有率与人均住宅面积第36-37页
        4.2.2 住房产权可交易第37-38页
        4.2.3 房地产市场活跃第38-39页
    4.3 实施以房养老在技术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第39-41页
        4.3.1 商业银行第39-40页
        4.3.2 保险机构第40-41页
5 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应对建议第41-47页
    5.1 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第41-44页
        5.1.1 传统观念制约以房养老发展第41页
        5.1.2 政府定位不明确,公共职能缺失第41页
        5.1.3 法律制度不健全第41-42页
        5.1.4 金融市场不成熟第42页
        5.1.5 以房养老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第42-44页
    5.2 推行以房养老的政策建议第44-47页
        5.2.1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传统观念第44页
        5.2.2 明确政府定位,完善公共职能第44-45页
        5.2.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45页
        5.2.4 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市场第45页
        5.2.5 各司其职,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第45-46页
        5.2.6 健全配套服务,提高制度效率第46页
        5.2.7 针对目标群体,扩大试点范围第46-47页
6 结论与不足第47-48页
    6.1 主要结论第47页
    6.2 论文不足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5-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多维语义知识融合研究
下一篇:英汉慕课语篇中的介入资源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