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式专利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1.2.1 基础研究的创新意义 | 第10-11页 |
| 1.2.2 基础研究的理论发展 | 第11-13页 |
| 1.2.3 基础研究的创新产出 | 第13-15页 |
| 1.2.4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1.3.1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2 典型专利案例 | 第19-31页 |
| 2.1 巴斯德酿酒专利案例 | 第19-24页 |
| 2.1.1 巴斯德酿酒专利概况 | 第19-21页 |
| 2.1.2 巴斯德专利的研究背景与思想来源 | 第21-22页 |
| 2.1.3 巴斯德专利的典型意义 | 第22-24页 |
| 2.2 晶体管专利案例 | 第24-28页 |
| 2.2.1 晶体管专利概况 | 第24-26页 |
| 2.2.2 晶体管专利的研究背景 | 第26-27页 |
| 2.2.3 晶体管专利的技术思想来源 | 第27-28页 |
| 2.3 链霉素专利案例 | 第28-30页 |
| 2.3.1 链霉素专利概况 | 第28页 |
| 2.3.2 链霉素专利的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 2.3.3 链霉素专利的技术思想来源 | 第29-30页 |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 3 巴斯德式专利的来源与形成过程 | 第31-37页 |
| 3.1 巴斯德式专利的来源 | 第31-32页 |
| 3.2 巴斯德式专利的形成过程 | 第32-36页 |
| 3.2.1 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原理 | 第32-34页 |
| 3.2.2 从技术原理到技术方案 | 第34-35页 |
| 3.2.3 从技术方案到发明专利 | 第35-36页 |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 4 巴斯德式专利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7-44页 |
| 4.1 应用目的的指引作用 | 第37-38页 |
| 4.1.1 应用目的引发基础研究 | 第37页 |
| 4.1.2 技术目的引导技术发展 | 第37-38页 |
| 4.2 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的支持 | 第38-40页 |
| 4.2.1 客观规律的指导 | 第38-39页 |
| 4.2.2 技术手段的支持 | 第39-40页 |
| 4.2.3 科学与技术的互相作用 | 第40页 |
| 4.3 发明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40-42页 |
| 4.4 社会因素的适应匹配 | 第42-4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5.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