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6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工作步骤与完成工作量 | 第18-20页 |
1.5.1 工作步骤 | 第18页 |
1.5.2 完成工作量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9页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0-24页 |
2.1.1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3页 |
2.1.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2.2 贺兰山构造带 | 第24-25页 |
2.3 贺兰山前寒武系地质特征 | 第25-29页 |
2.3.1 贺兰山北段地质特征 | 第25-27页 |
2.3.2 贺兰山中段地质特征 | 第27-28页 |
2.3.3 贺兰山南段地质特征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贺兰山构造带前寒武系构造变形特征 | 第29-41页 |
3.1 固态流变与顺层韧性剪切变形(D_1) | 第29-30页 |
3.2 区域性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D_2) | 第30-33页 |
3.3 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逆冲韧性剪切变形(D_3) | 第33-36页 |
3.4 伸展拉张构造变形(D_4) | 第36-38页 |
3.5 自北东向南西的逆冲推覆作用(D_5) | 第38-39页 |
3.6 共轭剪切构造变形(D_6)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贺兰山前寒武系构造变形序列 | 第41-61页 |
4.1 贺兰山前寒武系构造-热事件 | 第41-59页 |
4.1.1 锆石U-Pb定年 | 第41-59页 |
4.1.2 石英脉ESR定年 | 第59页 |
4.2 贺兰山前寒武系构造变形序列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贺兰山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概要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主要认识 | 第63-64页 |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4-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