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2.1 关于奥运遗产的研究 | 第11-12页 |
2.2 关于体育场馆与城市发展的研究 | 第12页 |
2.3 关于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研究 | 第12-13页 |
2.4 关于冬季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 | 第13-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3.2 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3.3 个案研究法 | 第16页 |
3.4 专家访谈法 | 第16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16-39页 |
4.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4.1.1 体育场馆与冬奥会场馆 | 第16-17页 |
4.1.2 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 | 第17页 |
4.2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4.2.1 盐湖城冬奥会的背景 | 第17-18页 |
4.2.2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的规划布局 | 第18-19页 |
4.3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的投资模式 | 第19-25页 |
4.3.1 政府投资模式 | 第20-22页 |
4.3.2 私人企业投资模式 | 第22-23页 |
4.3.3 混合型投资模式 | 第23-25页 |
4.4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的赛后管理模式 | 第25-32页 |
4.4.1 基金会自主管理模式 | 第25-29页 |
4.4.2 私人企业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4.4.3 委托管理模式 | 第30-32页 |
4.5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的赛后经营策略 | 第32-36页 |
4.5.1 以赛养馆,继续发挥体育场馆举办赛事的本体功能 | 第32-33页 |
4.5.2 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 第33-34页 |
4.5.3 多种经营业态并存,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 第34-35页 |
4.5.4 充分挖掘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潜力 | 第35-36页 |
4.5.5 重视市场开发工作,广泛使用会员制管理 | 第36页 |
4.6 盐湖城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主要经验 | 第36-39页 |
4.6.1 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严格控制新建场馆数量和投入 | 第36-37页 |
4.6.2 以市场化为导向,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场馆投资 | 第37-38页 |
4.6.3 立足场馆实际,实现赛后的专业化管理运营 | 第38页 |
4.6.4 明确赛后定位,注重比赛场馆多功能长效利用 | 第38-3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2 建议 | 第40-41页 |
6 研究的不足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