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尼泊尔Ms 8.1级地震文化遗产建筑震害调查与易损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结构震后调查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估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5页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脉冲型地震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7-18页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震害调查第20-34页
    2.1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基本构造第20-23页
        2.1.1 平面布局第20页
        2.1.2 屋檐第20-22页
        2.1.3 斜撑第22页
        2.1.4 砖墙第22页
        2.1.5 柱和门窗第22-23页
        2.1.6 台基第23页
    2.2 砖木遗产建筑的抗震机理分析第23-25页
    2.3 砖木遗产建筑的震害特征第25-28页
        2.3.1 砖墙剥离第25页
        2.3.2 砖墙裂缝第25页
        2.3.3 砖墙转角处破坏第25-26页
        2.3.4 木构架失效第26-27页
        2.3.5 整体倾斜第27页
        2.3.6 局部或整体倒塌第27-28页
    2.4 震害等级划分标准第28-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模型建立与验证第34-43页
    3.1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概况第34-37页
        3.1.1 几何参数第34-35页
        3.1.2 力学参数第35-37页
    3.2 材料本构关系第37-39页
        3.2.1 砌体受压本构关系第37-38页
        3.2.2 砌体受拉本构关系第38页
        3.2.3 木材横纹受压本构关系第38-39页
    3.3 砖木遗产建筑数值计算模型第39-41页
        3.3.1 不开洞墙等效框架模型第39-40页
        3.3.2 开洞墙等效框架模型第40页
        3.3.3 刚域的确定第40-41页
    3.4 模态分析第41-42页
        3.4.1 振型和频率第41页
        3.4.2 结果分析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增量动力分析第43-53页
    4.1 增量动力分析法基本步骤第43页
    4.2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43-45页
        4.2.1 塑性铰的定义第43-45页
        4.2.2 非线性连杆的计算第45页
    4.3 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的选取第45-49页
    4.4 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第49-52页
        4.4.1 地震动调幅第49-50页
        4.4.2 脉冲型地震记录的IDA曲线第50页
        4.4.3 非脉冲型地震记录的IDA曲线第50-51页
        4.4.4 极限状态的确定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尼泊尔砖木遗产建筑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3-58页
    5.1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简介第53-54页
    5.2 脉冲型地震记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4-55页
        5.2.1 结构响应的回归分析第54页
        5.2.2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第54-55页
    5.3 非脉冲型地震记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5-56页
        5.3.1 结构响应的回归分析第55页
        5.3.2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第55-56页
    5.4 不同类型地震的易损性分析对比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CCII的多涡卷混沌电路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