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南京市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23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3-19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3-18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8-19页
        三、简要评述第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论文结构安排第20-21页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1-23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22页
        二、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第一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第23-31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第23-28页
        一、城市治理与社区治理第23-25页
        二、网格与网格化第25-27页
        三、网格化管理与网格化治理第27-28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8-31页
        一、无缝隙政府理论第28-29页
        二、合作治理理论第29页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第29-31页
第二章 南京市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模式的生成第31-44页
    第一节 仙林街道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第31-36页
        一、从一般街居制到网格化管理第31-33页
        二、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第33-36页
    第二节 网格化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第36-44页
        一、转型社会的压力膨胀第36-39页
        二、全能政府的职责重负第39-40页
        三、威权体制的整合效应第40-42页
        四、技术进步的便捷选择第42-44页
第三章 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模式的运行第44-54页
    第一节 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框架结构第45-50页
        一、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基本结构第45-47页
        二、仙林街道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47-50页
    第二节 网格化治理模式的运作机制第50-54页
        一、突出社会化服务,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机制第50-51页
        二、突出信息化保障,建立信息综合平台第51-52页
        三、突出常态管理,建立"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第52页
        四、突出共享治理,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第52-54页
第四章 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模式的问题分析第54-62页
    第一节 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存在的问题第55-60页
        一、行政化的增长压缩居民自主治理空间第55-56页
        二、网格功能泛化削弱网格治理能力第56-57页
        三、资金保障不足,管理队伍不强第57-58页
        四、服务理念缺乏,公民参与度不够第58-59页
        五、网格化治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第59页
        六、偏重技术治理,缺失治理温情第59-60页
    第二节 仙林街道网格化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第60-62页
        一、体制构建缺失,新旧体制重叠第60-61页
        二、政府对"职能无限性"的奢望第61页
        三、社会资本生成和发育不完整第61-62页
第五章 国内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典型模式分析第62-71页
    第一节 "万米单元网格"的东城模式第62-64页
        一、基本概况第63页
        二、方法和特点第63-64页
    第二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舟山模式第64-66页
        一、基本概况第64-65页
        二、方法和特点第65-66页
    第三节 "党建入格"的上海长宁模式第66-68页
        一、基本概况第66-67页
        二、方法和特点第67-68页
    第四节 网格化治理典型模式的评价和借鉴第68-71页
        一、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68-69页
        二、网格化管理的经验性总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网格化治理的优化完善第71-76页
    第一节 优化网格治理框架,完善网格相关制度第71-72页
        一、理清职责权限,优化治理框架第71-72页
        二、完善网格相关制度设计,增加网格治理效能第72页
    第二节 建构网格化管理多元考评体系第72-73页
        一、建立多元考评主体,引入公众满意度考评第72-73页
        二、完善考评标准和方法,建立客观评价机制第73页
    第三节 革新管理观念,优化网格化管理队伍第73-74页
        一、转变管理观念,注重服务意识第73-74页
        二、建立网格财经制度,优化网格化管理队伍第74页
    第四节 确立合作治理理念和机制,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第74-76页
        一、确立合作治理的理念和机制,构筑网格多元治理结构第74-75页
        二、聚合社会资本,完善网格的整合功能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后记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ISPR/Cas9技术介导的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定点整合的研究
下一篇:转α-甘露糖苷酶基因超表达、干扰载体甜瓜株系的生理生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