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6页
            1.3.2.1 理论诠释与解析第13-14页
            1.3.2.2 实践应用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4.1 实证分析方法第16页
        1.4.2 比较分析方法第16页
        1.4.3 历史分析方法第16页
    1.5 创新点及框架结构第16-18页
        1.5.1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1.5.2 文章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食品小作坊整体性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食品小作坊第18页
        2.1.2 食品安全第18-19页
        2.1.3 食品安全治理第19-20页
    2.2 整体性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3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机制第22-25页
        2.3.1 治理环境第22-23页
        2.3.2 治理主体第23-24页
        2.3.3 治理技术第24-25页
第3章 无锡市的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概况及成因分析第25-37页
    3.1 食品及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况第25-32页
        3.1.1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第25-29页
            3.1.1.1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第25-27页
            3.1.1.2 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第27-29页
        3.1.2 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第29-32页
            3.1.2.1 从时间上分第29-30页
            3.1.2.2 从法律的属性及适用范围上分第30-32页
    3.2 食品小作坊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5页
        3.2.1 无锡市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况第32页
        3.2.2 多头监管与分阶段监管,各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第32-33页
        3.2.3 存在监管空白领域第33页
        3.2.4 执法资源严重不足第33-34页
        3.2.5 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第34-35页
    3.3 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5-37页
        3.3.1 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第35页
        3.3.2 受当地政府经济和维持稳定的限制第35-36页
        3.3.3 宣传工作差,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第36-37页
第4章 国内外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机制第37-45页
    4.1 国内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模式第37-39页
        4.1.1 上海:明确品种目录的治理模式第37页
        4.1.2 北京:配套法律制度完备的治理模式第37-38页
        4.1.3 广东:列举负面清单的治理模式第38-39页
    4.2 国外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模式第39-45页
        4.2.1 美国:多部门联合监督合作执法体系第39-41页
        4.2.2 日本: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并重第41-42页
        4.2.3 欧盟:食品安全监督联盟执法体制第42-45页
第5章 食品小作坊整体性治理机制及其构建路径第45-53页
    5.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政府负总责的组织机构第45-48页
        5.1.1 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第45-46页
        5.1.2 建立一个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政府主管机构第46页
        5.1.3 加快监督部门的职能整合第46-47页
        5.1.4 构建高效科学的检验检测体系第47-48页
    5.2 完善行业协会,加强政府对第三方的引导培育第48-50页
        5.2.1 增强行业协会的独立自主性第48-49页
        5.2.2 明确行业协会的监管责任第49页
        5.2.3 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第49页
        5.2.4 给予行业协会协管工作必要支持第49-50页
    5.3 完善企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第50-51页
        5.3.1 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第50页
        5.3.2 强化企业道德教育第50页
        5.3.3 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第50-51页
    5.4 完善公众参与和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第51-53页
        5.4.1 完善公众的参与机制第51页
        5.4.2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异性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新闻翻译误译分析--以2014年上半年环球网编译稿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