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 1.3.2.1 理论诠释与解析 | 第13-14页 |
| 1.3.2.2 实践应用 | 第14-16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4.1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1.4.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1.4.3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1.5 创新点及框架结构 | 第16-18页 |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1.5.2 文章结构 | 第17-18页 |
| 第2章 食品小作坊整体性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2.1.1 食品小作坊 | 第18页 |
| 2.1.2 食品安全 | 第18-19页 |
| 2.1.3 食品安全治理 | 第19-20页 |
| 2.2 整体性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2.3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机制 | 第22-25页 |
| 2.3.1 治理环境 | 第22-23页 |
| 2.3.2 治理主体 | 第23-24页 |
| 2.3.3 治理技术 | 第24-25页 |
| 第3章 无锡市的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概况及成因分析 | 第25-37页 |
| 3.1 食品及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况 | 第25-32页 |
| 3.1.1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25-29页 |
| 3.1.1.1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 3.1.1.2 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 | 第27-29页 |
| 3.1.2 相关食品法律法规 | 第29-32页 |
| 3.1.2.1 从时间上分 | 第29-30页 |
| 3.1.2.2 从法律的属性及适用范围上分 | 第30-32页 |
| 3.2 食品小作坊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 3.2.1 无锡市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况 | 第32页 |
| 3.2.2 多头监管与分阶段监管,各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 | 第32-33页 |
| 3.2.3 存在监管空白领域 | 第33页 |
| 3.2.4 执法资源严重不足 | 第33-34页 |
| 3.2.5 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 | 第34-35页 |
| 3.3 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 3.3.1 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 第35页 |
| 3.3.2 受当地政府经济和维持稳定的限制 | 第35-36页 |
| 3.3.3 宣传工作差,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 | 第36-37页 |
| 第4章 国内外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机制 | 第37-45页 |
| 4.1 国内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模式 | 第37-39页 |
| 4.1.1 上海:明确品种目录的治理模式 | 第37页 |
| 4.1.2 北京:配套法律制度完备的治理模式 | 第37-38页 |
| 4.1.3 广东:列举负面清单的治理模式 | 第38-39页 |
| 4.2 国外食品小作坊安全治理模式 | 第39-45页 |
| 4.2.1 美国:多部门联合监督合作执法体系 | 第39-41页 |
| 4.2.2 日本: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并重 | 第41-42页 |
| 4.2.3 欧盟:食品安全监督联盟执法体制 | 第42-45页 |
| 第5章 食品小作坊整体性治理机制及其构建路径 | 第45-53页 |
| 5.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政府负总责的组织机构 | 第45-48页 |
| 5.1.1 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5-46页 |
| 5.1.2 建立一个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政府主管机构 | 第46页 |
| 5.1.3 加快监督部门的职能整合 | 第46-47页 |
| 5.1.4 构建高效科学的检验检测体系 | 第47-48页 |
| 5.2 完善行业协会,加强政府对第三方的引导培育 | 第48-50页 |
| 5.2.1 增强行业协会的独立自主性 | 第48-49页 |
| 5.2.2 明确行业协会的监管责任 | 第49页 |
| 5.2.3 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 第49页 |
| 5.2.4 给予行业协会协管工作必要支持 | 第49-50页 |
| 5.3 完善企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 第50-51页 |
| 5.3.1 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 | 第50页 |
| 5.3.2 强化企业道德教育 | 第50页 |
| 5.3.3 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 | 第50-51页 |
| 5.4 完善公众参与和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 第51-53页 |
| 5.4.1 完善公众的参与机制 | 第51页 |
| 5.4.2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