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界定 | 第15-19页 |
(一) 相关研究定义概说 | 第15-16页 |
(二) 本研究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界定 | 第16-19页 |
1. 相关行为辨析 | 第16-17页 |
2. 分析与界定 | 第17-19页 |
二、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成 | 第19-33页 |
(一) A老师课堂教学的外显行为 | 第19-24页 |
1. 满堂问 | 第19页 |
2. 师生交流 | 第19-22页 |
3. 朗读 | 第22-24页 |
(二) A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隐教学观念 | 第24-33页 |
1. 注重“知识与技能” | 第24-27页 |
2. 注重“过程与方法” | 第27-30页 |
3.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30-33页 |
三、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 | 第33-39页 |
(一) 师生的评析 | 第33-34页 |
1. “给我们新鲜感的A老师” | 第33页 |
2. “懂我们的A老师” | 第33页 |
3. “一视同仁的A老师” | 第33-34页 |
4. “充满激情的A老师” | 第34页 |
(二) A老师的反思 | 第34-35页 |
1. 新课程下教学行为难两全 | 第34页 |
2. 新课程下迷惘中前行 | 第34-35页 |
(三) 笔者的观点 | 第35-39页 |
1. 对满堂问课堂教学行为的评析 | 第35-36页 |
2. 对师生交流行为的评析 | 第36-37页 |
3. 对朗读课堂教学行为的评析 | 第37-39页 |
四、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 第39-44页 |
(一) 主观因素 | 第39-41页 |
1. 主动在实践中减小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落差 | 第39-40页 |
2. “快乐教学”教育信念的延续 | 第40页 |
3.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 第40-41页 |
(二) 客观因素 | 第41-44页 |
1. 学生对新课改的不适应 | 第42页 |
2.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社会意识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五、反思与建议 | 第44-49页 |
(一) 教师主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 第44-45页 |
1. 提高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 第44页 |
2. 自主建构与整合新旧教学观念 | 第44-45页 |
3. 加强自身教师专业素养 | 第45页 |
(二) 改善客观条件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 第45-49页 |
1.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2. 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 | 第46-47页 |
3.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 第47页 |
4. 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 第47-48页 |
5. 给农村语文教师减负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