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1页 |
1.1 α-烯烃的应用 | 第11-14页 |
1.1.1 聚乙烯的共聚单体 | 第12页 |
1.1.2 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 | 第12-13页 |
1.1.3 油品添加剂与合成润滑油 | 第13页 |
1.1.4 合成增塑剂用直链醇 | 第13-14页 |
1.1.5 其它应用 | 第14页 |
1.2 α-烯烃的生产工艺 | 第14-19页 |
1.2.1 石蜡热裂解法 | 第15页 |
1.2.2 齐格勒一步法 | 第15-16页 |
1.2.3 齐格勒二步法 | 第16页 |
1.2.4 SHOP法(壳牌公司) | 第16-17页 |
1.2.5 锆铝催化工艺 | 第17页 |
1.2.6 Phillips工艺 | 第17-18页 |
1.2.7 研发中的其它新工艺 | 第18-19页 |
1.3 乙烯齐聚催化剂 | 第19-25页 |
1.3.1 铬系催化剂 | 第19-22页 |
1.3.2 镍系催化剂 | 第22-23页 |
1.3.3 铁系催化剂 | 第23-24页 |
1.3.4 钯系催化剂 | 第24页 |
1.3.5 钛系催化剂 | 第24-25页 |
1.3.6 钽系催化剂 | 第25页 |
1.4 配体的类型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25-28页 |
1.4.1 PNP型配体 | 第25-26页 |
1.4.2 NPN型配体 | 第26-27页 |
1.4.3 PCNCP型配体 | 第27页 |
1.4.4 (PNP)N型配体 | 第27-28页 |
1.4.5 NNN、NON和NSN蝎型配体 | 第28页 |
1.5 助催化剂对乙烯齐聚的影响 | 第28-29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31-45页 |
2.1 原料和仪器 | 第31-34页 |
2.1.1 试验原料 | 第31-32页 |
2.1.2 设备仪器 | 第32页 |
2.1.3 工艺流程 | 第32-33页 |
2.1.4 试验设备 | 第33-34页 |
2.2 原料预处理 | 第34-35页 |
2.2.1 干燥用分子筛的处理 | 第34页 |
2.2.2 溶剂四氢肤喃的纯化 | 第34页 |
2.2.3 溶剂二氯甲烷的纯化 | 第34页 |
2.2.4 乙醇的精制 | 第34-35页 |
2.3 催化剂配体的制备 | 第35-42页 |
2.3.1 配体的合成路线 | 第35-36页 |
2.3.2 配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6-42页 |
2.4 乙烯齐聚反应 | 第42-43页 |
2.4.1 乙烯高压聚合反应 | 第42-43页 |
2.4.2 催化剂活性和聚合产物选择性计算 | 第43页 |
2.5 分析检测 | 第43-45页 |
2.5.1 分析原料 | 第43页 |
2.5.2 分析乙烯聚合产物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3.1 配体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45-47页 |
3.1.1 反应温度对配体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2 二苯基氯化磷/有机胺对配体收率的影响 | 第46页 |
3.1.3 缚酸剂/二苯基氯化磷对配体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4 反应时间对配体收率的影响 | 第47页 |
3.2 双膦胺配体、Cr(Ⅲ)、甲基铝氧烷(MAO)三元催化体系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7-54页 |
3.2.1 反应温度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2 Al/Cr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3 双膦胺配体/Cr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3.2.4 聚合压力对催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