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一、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回顾 | 第12-13页 |
| 二、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前后工会的表现 | 第13-17页 |
| (一) 工会的缺位 | 第13-17页 |
| 1. 工会对改善职工权益方面的漠视 | 第13-16页 |
| 2. 工会在谈判桌前的退缩 | 第16-17页 |
| (二) 工会在事态发展中的角色错位 | 第17页 |
| 三、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中工会维权缺位、错位的原因分析 | 第17-28页 |
| (一) 我国工会立法的偏差和不足 | 第18-24页 |
| 1. 政治中心主义偏离了市场经济的轨迹 | 第18-22页 |
| 2. 工会本位主义滋生权力的怠慢 | 第22-23页 |
| 3. 过多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工会避重就轻 | 第23-24页 |
| (二) 我国工会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1. 工会组织的行政化 | 第24-25页 |
| 2. 工会功能的福利化、娱乐化 | 第25-26页 |
| 3. 工会的活动经费受制于企业 | 第26-27页 |
| 4. 工会领导人受制于企业 | 第27-28页 |
| 四、相关建议 | 第28-35页 |
| (一) 工会应该逐步去政治化 | 第29页 |
| (二) 由工会本位主义向员工本位主义转变 | 第29-31页 |
| 1. 明确规定工会组织对会员的责任 | 第29-30页 |
| 2. 建立工会活动,特别是集体谈判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30-31页 |
| 3. 建立工会会员对工会组织的诉讼机制 | 第31页 |
| (三) 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职工的罢工权 | 第31-35页 |
| 1. 明确规定罢工权是强化工会维权职能的应有之义 | 第32页 |
| 2. 罢工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 3. 与罢工权有关的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思考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