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绪论 | 第11-23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 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 | 第11-13页 |
2. 非政府组织(NGO)及非营利组织(NPO) | 第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选择 | 第18-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五) 运用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3.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页 |
4. 自组织理论 | 第21-22页 |
5.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2-23页 |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 | 第23-31页 |
(一) 农民工产生就业问题的背景 | 第23-24页 |
(二)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参与主体 | 第24-27页 |
1. 农民工 | 第24-25页 |
2. 企业 | 第25页 |
3. 政府 | 第25-26页 |
4. 非政府组织(NGO) | 第26-27页 |
(三) 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类型与比较 | 第27-30页 |
1. 政府主导型 | 第27-28页 |
2. 企业主导型 | 第28页 |
3. NGO主导型 | 第28-29页 |
4. 不同培训模式的效果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四) 发达国家青年职业培训体系及其借鉴 | 第30-31页 |
三、我国NGO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作用和介入路径 | 第31-37页 |
(一) NGO在农民工培训中所发挥的作用 | 第31-34页 |
1. 促进农民工就业与再就业 | 第31-32页 |
2.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 | 第32-33页 |
3. 提高就业培训的绩效 | 第33页 |
4. 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 | 第33-34页 |
(二) NGO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路径 | 第34-37页 |
1. 直接提供就业培训 | 第34-35页 |
2. 提供培训、就业信息及咨询服务 | 第35页 |
3. 游说政府及企业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 | 第35-36页 |
4. 倡导、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就业培训 | 第36页 |
5. 借助国际NGO的帮助促进就业培训 | 第36-37页 |
四、NGO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制约因素 | 第37-42页 |
(一) 观念因素 | 第37-38页 |
(二) 体制因素 | 第38-39页 |
(三) 经济因素 | 第39-40页 |
(四) 人力因素 | 第40-41页 |
(五) 监督因素 | 第41-42页 |
五、促进NGO积极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对策建议 | 第42-53页 |
(一) 政府积极创造有利于NGO参与就业培训的外部环境 | 第42-47页 |
1. 肯定并支持NGO参与农民工就业培训 | 第43-44页 |
2. 健全支持NGO的政策法规 | 第44-45页 |
3. 加大对NGO的财政支持 | 第45页 |
4. 减少对NGO的行政干预 | 第45-46页 |
5. 完善对NGO的监督 | 第46-47页 |
(二) 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协同NGO促进就业培训 | 第47-48页 |
1. 给予NGO必要的资金支持 | 第47页 |
2. 与NGO合作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 | 第47-48页 |
(三) 加快NGO建设与完善,更好地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 第48-52页 |
1. 强化自治管理和公信力水平,增强资金筹措能力 | 第48-49页 |
2. 加强NGO组织间的协作,扩大区域影响力 | 第49页 |
3. 吸纳优秀人才,优化NGO组织构成 | 第49-50页 |
4. 增进与官方、半官方机构的合作,改善就业培训效果 | 第50-51页 |
5. 以发展NGO方式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 | 第51-52页 |
(四) 强化农民工主体意识,参与并支持NGO的就业培训 | 第52-53页 |
1. 转变思想观念,信任并支持NGO的发展 | 第52页 |
2. 成立农民工NGO,组织参与就业培训 | 第52-53页 |
六、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